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棚室灰霉病进入高发期,记住这几点,防治很简单

棚室灰霉病进入高发期,记住这几点,防治很简单

灰霉病是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病,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巨大损失,令农民朋友十分头疼。其实,只要掌握住灰霉病的特点,防治也很简单。

1、主要特点

早春是灰霉病的爆发期。作物定植后不久, 外界温度忽高忽低,时不时还来点多云小雨,很难降低棚内湿度。 而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 棚内温度15—23℃。在弱光条件下,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棚室灰霉病进入高发期,记住这几点,防治很简单

2、农业防治

1、加强管理,根据天气合理的通风、浇水,尽量降低棚内湿度。并及时清理败花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机会。

2、提早预防,发病前,定期后就要定期喷药防治,尤其在开花坐果期,和阴雨天气,更要主要预防。

3、保护嫩花,蘸花时配上咯菌腈、速克灵等杀菌剂,提前杀菌,进行保护,效果会很好。

棚室灰霉病进入高发期,记住这几点,防治很简单

3、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可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

发病初期: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及中下部老叶,此时,可使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喷施, 5天用药1次,轮换使用,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

发病中期,在灰霉病发病中期,有较多的病叶、病果,且少数病枝出现病害症状,此时病菌得到初步繁殖,菌量较多,一般防治不利、不及时,将会进入迅速蔓延阶段。在摘除病花、病果、严重病叶、病枝的同时,还要使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41%聚砹·嘧霉胺按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40%异菌脲腐霉利悬浮剂800倍液等药剂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

发病后期:灰霉病危害严重时,空气中、发病植株器官表面及内部病菌大量存在,要先摘除病体、再熏棚、再喷药。可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每亩20~30毫升,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每亩20~30毫升,或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每亩20~30毫升等杀菌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对灰霉病和叶霉病等病害防效明显的配方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