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这个病毁叶、毁果穗、毁果特别严重,教你快速防治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病害,在中国各种植区几乎均有分布和发生,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大量叶片、幼果、果穗等干枯,造成巨大产量损失。
【主要症状】
葡萄霜霉病可为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花蕾穗、果穗、嫩梢、卷须等,有时也可导致老叶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
叶片受害,先在叶片背面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叶片正面无异常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正面逐渐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病斑,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布满叶片大部,甚至整个叶背,严重时,病叶焦枯、卷缩,甚至脱落,造成早期落叶。
初期症状
中期症状
后期症状
叶背发病症状
嫩梢受害,初期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
花蕾及幼穗轴被害,初期表面呈淡褐色病变,边缘不明显,而后表面逐渐产生较长的白色霜霉状物,后期花蕾变淡褐色、萎蔫。
果穗受害,多从穗轴及果柄开始发生,初期穗轴及果柄变淡褐色,其表面逐渐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霜霉状物。
果穗发病症状
幼果被害,表面多先产生白色霜霉状物,而后变浅褐色至褐色、凹陷皱缩,甚至脱落;膨大期果粒受害,多从果柄基部开始发病,初为褐色病斑,后逐渐皱缩凹陷,边缘不明显,病斑表面可产生稀疏的白色霜霉状物,病粒容易脱落;中后期果粒受害,亦多从果柄基部开始发生,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褐色凹陷病斑,表面一般不产生霜霉状物,病粒容易脱落,或干缩在果穗上。
果粒发病症状
【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葡萄生单轴霉 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 Berl.et de Toni, 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孢囊梗从叶背气孔伸出,孢囊梗丛生,无色,大小 400~780μm×6~11μm,单轴分枝 3~6 次,一般 2~3 次,分枝处近直角,分枝末端有 2~3 个呈圆锥状的小梗,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有乳状突起,大小 13~39μm×8~21μm,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胞,肾形,侧生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大小 7.5~9.0μm×6~7μm。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一般于生长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褐色,球形,外壁很厚,表面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直径 27~36μm。卵孢子在水滴中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形成梨形孢子囊,内生并释放 30~60 个游动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 1~2 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 4-13 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
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 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 5--27℃, 适宜温度 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 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 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 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 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对 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 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密度大、修剪差有利于发病;南北架比东西架发病重,对立架比单立架发病重,棚加架比立架发病重,棚架低比高的发病重。迟施、偏施氮肥刺激秋季枝叶过分茂密而果实延迟成熟发病重。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强。
田间发病症状
【发病原因】
葡萄霜霉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和高湿是此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
(1)病原菌越冬基数高。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冬季雨雪多、大雪覆盖的地区和年份,霜霉病越冬基数高。卵孢子在自由水温度达到11℃时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通过雨水飞溅传播到葡萄上,成为初传染源,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2)田间湿度大。孢囊梗、孢子囊的形成,需要95%-100%湿度。霜霉病的发生及发生程度是由湿度和水分决定的。任何使水分和湿度增加的因素,都会导致霜霉病发生。夏秋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不但提供了爆发的条件,而且会刺激新梢、幼叶的生长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使植株更加感病(抗病性降低),从而导致病害流行和大爆发。春、夏季节雨水、多雾、露水多,成了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3、温度适宜。霜霉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2~25℃,一般在10~30℃,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抑制霜霉病的发生。在初夏、秋季雨水多、温度又适宜,因而也就成了霜霉病的高发季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尽可能选用美洲种系列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亚种抗病,可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品种。
(2)越冬期防治: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的清园,剪除弱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秋冬季深翻耕,并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 1 次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次年的初侵染。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通风透光好且有良好的排灌系统的地方建
园。合理施肥,施足底肥,追肥应施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复合肥。及时绑蔓、修
枝、清除病残叶及行间杂草,加强排水工作。
(4)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为季节性流行性病害,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定期喷药预防。
发病初期,应以使用保护剂为主,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隔15~20天喷一次,根据发病情况连续喷药2~4次。
发生严重时,为尽快控制病害的蔓延,可选用保护剂加治疗剂进行防治,可选用以下药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800倍液,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84.51%霜霉威·乙磷铝可溶性水剂600倍液,霜霉病发生严重时,治疗效果突出。或39%精甲霜灵·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既具有保护作用,也具有治疗作用。或66.8%丙森锌·缬霉威700倍液,具有保护、治疗作用。或47%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悬浮剂600倍液。霜霉病发生严重时,治疗效果较好。或68.75%恶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功效,绝无抗药性。药后15秒就可开始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没悬浮剂1500倍液,对卵菌纲原菌的各个生长时期都有效,是防效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即使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下,依然可以保证长达 10 天的稳定防效。或60%吡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瓜果、蔬菜的霜霉病,具有阻止病菌侵入,防止病菌扩散和清除体内病菌等多种作用。对绝大多数真菌病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