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葡萄蔓枯病又叫蔓割病,是局部地区和个别品种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西北葡萄产区,河南、山东等省也有发生。个别葡萄园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达80%,枝蔓死亡率达15%左右。此病主要为害枝蔓,削弱树势,造成枝蔓枯死,引起减产和降低葡萄品质。

【主要症状】

葡萄蔓枯病主要为害蔓或新梢。发生严重时,也可危害叶片和果实。

枝蔓发病:蔓基部4~5个节处发病,初期病斑暗紫褐色,逐渐变黑、变硬,表面纵裂,周围癌肿,容易折断,表面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木质部横切面可见暗紫色病变组织,呈腐朽状,一般要2~3年才发生枯死。病蔓生长衰弱,叶片色淡而小,卷缩变黄,多在冬季枯死,或春季发生黄绿叶丛死去。常在新梢抽出2周后发生,以致在绿枝叶中突然出现叶片枯黄的死蔓,十分明显。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初期症状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中期症状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后期症状

新梢染病,叶色变黄,叶缘卷曲,新梢枯萎,叶脉、叶柄及卷须常生黑色条斑。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病菌侵入幼嫩的组织后,菌丝体潜伏在新梢的皮层内,不影响新梢的生长,当年不表现症状,从外表看不出异常。越冬后于第2年春天,一年生病枝的皮层变为黑褐色,随枝的生长加粗,病部组织坏死而呈凹陷状,病斑沿维管束蔓延,然后表皮翘起,皮下产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第2年春天不能发芽或发芽后生长衰弱直至枯死。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初期症状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中期症状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后期症状

叶片发病:新叶发病时,叶色迅速变黄,叶缘卷缩,新梢全部萎缩,叶柄、叶脉、卷须常有紫黑色条斑。叶肉出现细小、浅绿色或褪绿的形状不规则或圆形病斑,病斑有黑色中心。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初期症状

这个病毁茎蔓、叶片、果实,看看如何防治

后期症状

果实发病:幼果发病生灰黑色病斑,果穗发育受阻。果实后期发病与房枯病相似,黑色小点粒更为密集。

【病原特征】

病原为葡萄生小隐孢壳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 (Red.) Shear.属子囊菌亚门。无性世代为葡萄拟茎点霉Phomopsis viticola Redd.属半知菌亚门。子囊壳球形,黑褐色,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垫状子座内,顶部有一短颈,开口通向表皮外,壳壁较薄。子囊圆筒形或纺锤形,无色,大小为(60~72)×(7~8)μm,子囊间的侧丝细,有分隔;子囊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为(11~4)×6μm。分生孢子器。埋生于病部组织内,黑褐色,烧瓶状,常数个聚生在轮廊不整齐的子座中。分生孢子器内壁长孢子梗,可产生2种形态不同的分生孢子,均为单细胞、无色。一种为圆柱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5~10) μm×(1.5~3) μm;另一种为丝状,一端略弯曲,大小为(20~24) μm×1μm,这种分生孢子没有发芽能力。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蔓上越冬,翌年夏季温度开始回升,5、6月间释放分生孢子,通过雨滴溅散、刮风带雨或昆虫媒介而传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条件下,分生孢子经4~8小时即可萌发,经伤品或由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30天左右,后经1~2年待寄主生活力下降抗性减弱时进行侵染。才表现出病症,因此本病一经发生,常连续2~3年。

【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欧亚种葡萄较美洲种葡萄感病,如佳利酿、龙眼、法国蓝等品种,发病很重,有时造成毁灭性的为害。

(2)气候因素:多雨、潮湿的天气利于发病。

(3)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层薄、肥水不足的果园,以及管理粗放,虫伤、冻伤多或患有其他根部病害的葡萄树发病均较严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结合修剪及时清除园内病枝、病果等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压低菌源。

(3)葡萄萌芽前,检查枝蔓,发现病部后,轻者用刀刮除病斑,重者剪掉或锯除,伤口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涂抹伤口或喷洒全株进行消毒。

(4)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强树势,保护树体为前提,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同时要减少伤口,防止扭伤枝蔓,减少病菌入侵途径。

(5)发病初期可选用85%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肟菌·氟硅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或30%苯醚甲·丙环乳油5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