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冲动人格特质

浅析特质冲动个体在抑制控制任务中将如何表现?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基于对行为和环境多样性的考虑,将冲动作为一个反映着不同潜在认知、情感和神经过程的多维结构的观点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

冲动人格特质

尽管冲动涵盖的一系列行为在表达上存在差异,但其一般特征可总结概括为三点,即做出不成熟的决定,偏好即时满足和难以抑制优势运动反应。

特质冲动性,即在冲动结构中反映着稳定行为特征的部分,指代持久性的对内部或外在刺激做出迅速及计划外反应。

且不考虑是否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的行动倾向。

以往研究表明较高的特质冲动性水平在正常人群中关联与一些负性的行为结果,并且在许多临床人群中会更为严重。

抑制控制作为认知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主要涵盖了对与目标无关的刺激、认知和行为反应的自主控制或抑制的一系列概念。

可以分离出反应抑制与干扰抑制这两个核心的认知过程。

冲动人格特质

与较高水平的特质冲动性一样,抑制控制功能上的缺陷或紊乱也与广泛的问题行为及精神障碍密切相关。抑制控制缺陷也被视作高特质冲动性个体的内在认知机制。

长期以来,大量研究探讨了特质冲动性与抑制控制的联系,试图说明特质冲动性与抑制控制间的关系和其内在认知及其神经活动基础。

研究表明,个体的特质冲动性问卷得分越高,其抑制控制能力越差,但整体仅达到中等偏低的相关性水平。

也有研究表明个体仅在某一特质冲动维度上及特定抑制控制任务中会表现出抑制控制能力不足。

与此相反,还有研究未能在自我报告的特质冲动性水平和通过认知任务来评估的抑制控制能力间发现可靠的相关关系。

冲动人格特质

这一方面反映出,以往研究在特质冲动性的操作定义以及测评工具上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

另一方面干扰抑制及反应抑制作为抑制控制的核心成分也对应着多样的测量范式。

同时近年来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被发现是反映了个体认知表现或认知控制中波动的重要指标,还被作为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性或是前额叶功能相关的生物标识物。

因此,需要对特质冲动性不同维度与抑制控制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反映了抑制控制加工中认知稳定性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与特质冲动性不同维度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

也有研究已对不同特质冲动性水平个体抑制控制加工中的大脑活动差异进行过初步考察。

冲动人格特质

还有研究指出负荷条件也应被纳入研究考量的范畴,因为抑制控制作为认知控制的核心成分。

加工进程被指出会受到外部任务要求的复杂程度的显著影响,加工中对干扰及冲突刺激的处理可能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目标相关信息处理中所涉及的负荷的水平和类型。

此外,Thayer等人提出的脑-脊髓整合模型认为个体适应性的生理、行为、情感和认知过程均以中央自主网络中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为基础。

前人研究也表明个体稳定的生理特征或可作为风险或保护因素关联于个体的认知过程,迷走神经活动作为副交感神经调节能力的指标密切关联于个体的抑制控制功能。

并且中枢认知调节上存在缺陷且迷走神经对外部需求反应不良的个体有着更大的几率出现一些以冲动性为核心特征的问题行为及精神障碍。

冲动人格特质

据此推测,作为许多问题行为及精神障碍典型特征的特质冲动性也有可能是中枢认知层面抑制控制功能和生理层面副交感迷走神经活动等不同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特质冲动性个体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功能与中枢神经功能联系上的缺陷,目前还没有研究予以关注。

因此,为了继续深入对特质冲动性个体抑制控制缺陷的理解。

研究采用了电生理技术对特质冲动性与抑制控制的关系,以及特质冲动性个体自主神经与中枢认知神经功能联系上潜在的缺陷进行了考察。

冲动人格特质

特质冲动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及表现特点

研究一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特质冲动个体抑制抑制的行为表现及其性别差异。

冲动人格特质

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特质冲动性水平及抑制控制能力上均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其特质冲动性水平与干扰抑制及反应抑制能力间存在显著但中等偏低的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Flanker任务以及GoNoGo任务中的反应时变异性及正确率均与个体的特质冲动性水平存在较为稳定的相关关系。

但对应任务表现所反映的两类抑制控制能力则差异性的关联于特质冲动性的不同维度,其中干扰抑制更显著的关联于注意冲动,而反应抑制更显著的关联于运动冲动。

该研究结果表明特质冲动性与干扰抑制及反应抑制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解释个体受损的干扰抑制及反应抑制能力。

因此,对于以往研究中特质冲动水平与抑制控制能力不稳定的相关关系,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两种可能的解释。

冲动人格特质

其一是现存文献中缺乏关于特质冲动性特征及抑制控制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上缺乏共识,且对抑制控制进行的行为和电生理考察更倾向于是内隐测量过程。

其二,特质冲动性水平及抑制控制之间的关系低于预期也可能是因为前人研究往往只关注了单独的抑制控制能力。

而忽略了不同认知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或是其它生理调节机制的参与。

此外,两类抑制控制成分差异性的关联于特质冲动性的不同维度,干扰抑制与注意冲动的关联更密切,而反应抑制与运动冲动的相关更为显著。

这一结果支持了前人研究的观点,即特质冲动性和抑制控制存在结构上的可分离性,以及各冲动特质维度可能分别关联于特定的抑制控制功能。

并对相应的抑制控制能力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强调了后续研究中将冲动特质维度间差异纳入考量范畴的必要性。

冲动人格特质

最后,基于研究的行为数据结果,我们均可以发现在Flanker及GoNoGo任务中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和冲动特质均表现出的稳定关联,这支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

表明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可以作为区别于正确率的一个有效的行为指标,对个体受损的认知控制或抑制控制功能有良好的区分效力。

具体来说,在研究一中我们分别发现了注意冲动与干扰抑制表现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及运动冲动与反应抑制表现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间的显著相关。

而研究三中GoNoGo任务的反应时变异性上个体的特质冲动水平和负荷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低特质冲动水平个体在非情绪负荷类型下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最小,在情绪性负荷类型下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显著增大。

冲动人格特质

而高特质冲动性个体则在两种负荷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即相较于非情绪负荷。

情绪性负荷使低特质冲动个体在反应抑制任务的认知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更低的稳定性以及较大的认知波动。

而对于高特质冲动性个体来说,在不同的负荷类型下其反应抑制任务的认知加工均表现出更低的稳定性以及较大的认知波动。

先前的研究已表明,作为反映中枢执行脑功能的更优指标,较低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关联于与良好的认知控制表现。

较大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则可能反映了个体较差的认知稳定性或者说较大的认知波动。

冲动人格特质

综合研究的行为及ERP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较高的特质冲动性水平与较差的抑制控制表现密切相关。

此外,这也表明了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可以作为反映抑制控制加工过程中认知波动的一个稳定的指标。

对冲动相关的抑制能力缺陷及负荷条件改变都表现出相应的敏感性,将有助于在后续研究中判别特质冲动性个体抑制控制中的受损表现。

冲动人格特质

抑制控制与特质冲动性的关系: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机制

研究关注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迷走神经活动是否以及如何在抑制控制与特质冲动性的关系中发挥作用。

我们采用多道生理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个体特质冲动性水平,抑制控制及迷走神经活动的关系。

冲动人格特质

研究发现,个体的迷走神经活动差异性的调节了抑制控制能力及特质冲动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于基线RSA水平较低的个体,其干扰抑制及反应抑制能力与特质冲动性水平显著相关,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越差,其特质冲动性水平越高。

同样对于RSA撤出较小及RSA增强的个体,其干扰抑制及反应抑制能力与特质冲动性水平显著相关,个体的反应抑制能力越大,其特质冲动性水平越高。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浅析特质冲动个体在抑制控制任务中将如何表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