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却为何叫汉人而不是唐人呢(华夏民族却为何叫汉人而不是唐人族)
华夏民族却为何叫汉人而不是唐人
因秦始皇灭六国,华夏民族才实现第一次的大一统,“秦人”从此成了华夏民族的代名字。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大到汉朝建立后仍自称“秦人”。
司马迁编撰《史记》时,首次将汉民族称之为“秦人”。汉武帝作为汉民族意识塑造的最重要人物,他在《轮台罪己诏》中仍自称“秦人”:“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勾若马’。”
大秦帝国威名声震四海,即便帝国早已不复存在,印度、罗马、希腊等大国仍将中国翻译为“秦”。据考证中国的古称“支那”,英文名“China”就是“秦”佛教梵文的转音。
到了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中也还称汉民族为“秦人”,但随着汉家天下日久,尤其是在四百多年的统治之中,大汉帝国伐匈奴、通西域、平西羌、东征朝鲜,与四周邻国的交往空前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自己为汉人。南朝的范晔在编撰《后汉书》时也频繁地将“秦人”换成“汉人”。
汉朝虽然盛强,但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因为只有外族入侵才能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原,他们将统治下的中原人统称为“汉人”,这样中原人被叫做“汉人”的历史又被延长了几百年。
到了唐朝,中国封建社会又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唐时长安几乎可以找到欧、亚两大洲所有国家的商队,“唐人”一词因此出现,但我们期待的“唐族”却并没有形成。
首先,“唐人”一词并不是唐朝人的自称,唐朝人仍习惯性地称自己为汉人。《明史》中也记载:“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清朝学者王士桢则认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逻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
两种文献记载略有不同,但足以说明“唐人”一词仅用于海外,就像时至今日华人在世界各地的聚集区都叫“唐人街”一样。
其次,唐朝的统治者李家出身自胡汉高度混血的“关陇集团”,他们与北方游牧民族在血缘上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因此唐朝军政两界均有大量胡人高官、将领。
为了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定居民族加以区分,唐朝始终用“蕃汉”二字指代两个民族。久而久之,“汉人”字面上的汉朝之人的意思就完全消失了,逐渐成为中原定居民族的泛称。
后世的辽、金、西夏、元朝、清朝统治者都称中原人为汉人。到了近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随着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后,汉人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汉族”。
秦朝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确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由于秦朝前后仅15年,又加之统治残暴,汉人取代秦人是必然中的必然。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可以说在各方面都超过了汉朝,但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是在汉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汉朝绵延四百年,“汉人”在中原百姓心中不仅具有先入为主的意识,而且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唐人”断无取代“汉人”的可能,因此也不会出现“唐族”。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华夏民族却为何叫汉人而不是唐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