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字字形演变(秋的字源演变)
涨知识,“秋”字竟然是从虫子演变来的!
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
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不断丰富
借助汉字
我们可以窥见中华大地上的时空变迁
体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魅力
西安的秋天总是格外短暂
又因短暂而格外珍贵美好
眼看着秋天即将过去
今天,就让我们抓住秋天的尾巴
一起来探寻
“秋”是怎么来的
↓↓↓
“秋”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指谷物成熟后的情景,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秋”字是一只虫子的造型。对于这个虫子,古人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蝗虫,有人认为它是天牛,但更多的人认为它是蟋蟀,因此“秋”的发音也是拟蟋蟀的叫声而来的。
甲骨文“秋”第一种写法
甲骨文中的“秋”,还有另一种写法。就是蟋蟀的底下,再加一把火。
至于“火”为什么在蟋蟀底下呢?这就和先民焚田杀虫的习俗有关了,古时候人们为了保护庄稼,就会用火焚烧以杀灭害虫。
甲骨文“秋”第二种写法
通过甲骨文中“秋”字的两种写法,不难看到先民们假借蟋蟀的形象为“秋季”。那么,“秋”字又是如何从“蟋蟀、蟋蟀加火”变为“禾加火”的字形呢?
籀文
随着文字的演变,“秋”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禾”字,以此代表庄稼成熟的季节,而“火”字则移到了“禾”字下面,仿佛是燃烧秸秆,原本的蟋蟀形象也变成了龟形。
可能就会有人问秋天跟乌龟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里金文发生了讹变,这是因为古人写错了字,把秋虫的形象写成了乌龟的形象,也就是“龟”字(古代因字形相近而写错字并将错就错到现在,称之为“讹变”),这可让后人费解了好一阵呢。
小篆
春秋时期,先民将籀文“秋”字简化,去掉了右部的龟字,字形慢慢变为“秌”。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秋天需要烧荒,所以他们会在秋天把秸秆烧掉以后,埋在地里去施肥,以盼来年庄稼长得更好。
汉字隶变时出现了左“禾”右“火”的“秋”字,并沿用到至今。
那我们为什么要用“火”与“禾”来表示秋天呢?
这是因为古人到了秋天,要收割庄稼,但谷穗掐走了还剩有秸秆在地里,如果再去刨根扒杆就会很费人力,于是人们就用火烧,而用火烧完后的草木灰就成了最早的天然肥料。所以用一个“火”字和一个庄稼的“禾”字,就能表达秋天来了,庄稼到了收割的时候了,也就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也因为这一书写更为简单,意义表达更加实用,于是流传也更为广泛。
“秋”字从繁杂的甲骨文、小篆,到现代的楷书,虽然字形变化较大,但都是用秋天的特征来表达秋天之意。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文人墨客咏诗吟词的时节。作为文人雅士寄情托思的对象,关于“秋”,留下来的名作也是数不胜数的。
历代书法家笔下的“秋”字,你最PK谁呢?
汉·额济纳居延后汉简-死驹劾状
晋·爨(cuàn)宝子碑
晋·王羲之·普觉国师碑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宋·米芾·蜀素帖
苏轼·寒食帖
元·康里巎巎·秋夜感怀诗卷
元·赵孟頫·六体千字文
明·唐寅·书七律
明·徐渭·唐诗宋词
明·徐渭·唐诗宋词
明·文徵明·七言诗
清·何绍基
清·赵之谦·铙歌册
清·吴大澂
横竖撇捺有乾坤
一点一画成文章
每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或悠久 或灿烂 或曲折
“秋”字背后
是农耕社会对庄稼的重视
更是先民无尽智慧的彰显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涨知识,“秋”字竟然是从虫子演变来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