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人皆曰予知什么意思(子曰人皆曰予知全段)

如何理解“人皆曰‘予知’”中的“予”?

《中庸》第七章记载的是孔子的话:“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gǔ huò,网笼)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通‘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jī,整)月守也。”其阐述的内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对上一章以舜为“知”的典范的补充,用一个反面的例子说明“知”的要求。朱熹的解读是:“言知祸而不知避,以况能择而不能守,皆不得为知也。”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值得予以探讨:句中的“予知”中的“予”该如何理解?

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予”指的就是“我”;于是,“人皆曰‘予知’”的意思就是:“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是,有一位学者却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观点:认为此处的“予”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宰予。这位学者就是美籍华人学者程石泉,他在其《〈中庸〉改错及新铨》中认为:此处是孔子斥责宰予无知,并举两事以明之。一是《论语•雍也》二十六章: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引而申之,谓宰予从仁义之所在,虽“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亦不知逃避,此乃无知之举。二是《论语•阳货》十九章,宰予以三年之丧太长,而欲以一年代之。但孔子认为宰予无实情,虽一月之丧且不能遵而守之,故孔子再责其无知。程石泉先生并认为:“朱熹不明‘予’为‘宰予’,尽失本章之义,是乃读书不求甚解之蔽也。”

对于这个不同凡响的观点,你同意吗?我是赞同的。赞同的理由,除了他阐述的理由之外,我觉得,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加以论证。这就是全文的逻辑性:文章在论述“智、仁、勇”“三达德”时,都是以具体的人为例加以说明的。论述“知”时,以舜为正面典型;论述“仁”时,以颜回为正面典型;论述“勇(强)”时,以子路为反面典型。而在论述“知”时,除了以舜为正面典型外,还以宰予为反面典型。这样,其逻辑性是“一以贯之”的,非常严密。如果按一般的理解,以“予”为“自己”,则不符合上述的逻辑性。而且宰予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也确实是以聪明而且能说会道著称的,是“言语”科的典型,且排在子贡之前。从而孔子在此处对他的批评是非常符合实际的,也非常鲜活。这样,就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何况,现实中,也不是人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这样的论断,似乎不太符合孔子的习惯。

你同意这样的论述吗?欢迎讨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如何理解“人皆曰‘予知’”中的“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