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知道,远离家庭内耗,福气越来越多
01
生活中,很多老人会抱怨:分明已经退休了,每天都很自由,却感觉累得不行,总觉得这辈子没有过好,往后日子过不下去了;操心的儿女的事业,又开始担心孙辈的学习......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危机不是在外面,危机实际上是在内在的,而我们不愿意面对这一点。”
我们总以为,幸福在他处,苦难在自己家,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没有认真审视自己,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想太多”这件事上。
作家汪国真说过:“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诚然,老人作为家里的长者,要善于引导家庭方向,改变家庭氛围。你的乐观,是家庭里的一缕阳光。
想要摆脱家庭内耗,就得从自身做起,而不是盲目要求晚辈做什么,身边的人要活成什么样子。你的命里有花朵,看什么都是艳丽的,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花香。福气,伴随着花香,自然涌来。
02
不和儿女较劲,保持距离。
在《醒世恒言》里,有一个叫过善的老人,生于汉朝末年,家住许昌,有良田千亩,房屋数栋。
儿子过迁,游手好闲,整日赌钱。过善每次见到儿子赌钱,就拿起棍子打他。儿子娶了媳妇之后,也没有悔过,仍旧是老样子。
过善对儿子失望透顶,把儿子赶出去了。过世之前,把所有的家财,留给了女婿。
女婿张孝基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不应该独吞财产,于是想办法把过迁找回来。
张孝基谎称,家里的一切都败光了,父母也在悲痛中过世了。以后的日子,只能靠给人种地来维持。
家道中落的场景,让过迁悔恨不已。他不得不接受“事实”,踏踏实实种地。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过迁的改变,让全家人都很意外。
由此可见,不同的教育方式,结局也大不一样。我们不能像过善一样,对儿女打骂、责罚,而是要像张孝基一样,引导儿女去劳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
人老了,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最好不要和儿女一起住。家庭小了,生活就安逸了。儿女成为了一家之主,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去养活自己。
老人代替儿女去奋斗,过分干涉儿女的家庭,会让自己很累,也会产生家庭内耗。都是“家长”,到底听谁的才好?儿女大了,就不会服管了,也不需要你天天在耳边责骂。
03
不谈及家丑,一笑而过。
汉代才女卓文君在诗里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诗句很美,诗里的场景,令人羡慕不已。
现实生活中,卓文君和丈夫司马相如的感情,却经历了一波三折,经济上也吃过不少苦头。
卓文君本是富家女,但是她委屈了自己,嫁给了穷书生司马相如。为了生存,他们一起开酒馆,一起读书。
可气的是,司马相如成功之后,开始沉迷酒色,爱上了茂陵女子,忘记了糟糠之妻。
卓文君用诗句,唤醒司马相如的良心。之后,他们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一对“老伴”。
有句话说得好:“华丽的旗袍里,都有很多虱子。”
任何一个家庭,都有不好说的丑闻。但是我们要像卓文君一样,学会包容、及时提醒。哪怕身边的人变心,也要懂得修复感情,而不是常常老话常谈,把裂痕拉大。
包容家丑,这是一个人的格局,也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之源。
04
不和邻居结怨,心存善意。
有这样一句话:“邻里和睦一家亲,东家西舍照顾勤;儿女在外难使劲,互相帮助显真情。”
不管你的家庭有多红火,都不能忽视了邻居的作用。毕竟,人老了,儿女在外工作,不能时时刻刻都关照着你,只有邻居,才是天天见面的人,可以搭把手的人。
小时候,只要我家做了好吃的,母亲就会说:“快去,把邻居家大伯请过来,喝杯酒。”有时候,母亲也会送一碗肉汤给邻居尝一尝。
农忙的时候,村里人会互相帮忙,好不热闹。
家庭的福气,和周边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当你住在豪宅里,方圆几里路都看不到笑脸,估计你不会好过。
老人的时间相对自由,力所能及地帮助邻居,不是分内的事情,但是可以留下一份人情。即便没有事情可以做,你对别人笑一笑,也会舒服。
05
不计较财富多少,够用就好。
一家人最难处理的,应该是“财产”问题。
当你很老的时候,儿女都会惦记着你的财产,尤其是你在城里的房子。
作为父母,你对某个儿女很偏心,难免会导致其他儿女心存不满。久而久之,儿女会反目成仇。
大家庭不团结,和父母的为人方式,密不可分。
聪明的老人,不会留下大笔的财富,而是在够用的前提下,和儿女商议之后,把钱财分给大家。
财富方面越透明,家庭矛盾越少。老人做了很多“藏着掖着”的事情,矛盾就会如无名之火,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06
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写道:“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老了,福气从何而来?关键是源头,就在自己的大家庭。
千好万好,不如家庭和睦;千难万难,不如家庭破败。
家人交往,束而不缚,爱而不溺,自会温馨。
愿你,家和万事兴,心安万事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