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走不动了,以下四件事,最好是守口如瓶
01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有一位农夫,很老了,走不动了。
他躺在床上,感觉非常痛苦,对前来探望的智者说:“我一生贫穷,从未享受生活,是不是虚度?”
智者说:“如果你这样想的话,我用一万两银子,买走你的妻子、儿女,还有你的余生,可好?”
农夫摇头,若有所悟,一切痛苦,都释怀了。
是啊,人这一生,怎么会一无所有呢?只是我们习惯了忽视拥有的一切,眼睛却盯着不能拥有的一切。
真正的痛苦,不是病痛,而是贪婪的心。
因此,人老了,走不动了,要学会坦然面对,有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纠结那么多。
以下四件事,守口如瓶,最后灰飞烟灭,便是厚德。
02
第一,父母对儿女的偏心,做得说不得。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到了暮年,说话就无所顾忌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曾经想说不敢说的,也和盘托出。
作为父母,对于儿女,是没有办法做到“两碗水端平”的。
如果你偏爱某一个孩子,也没有关系,因为花的是你自己的钱,用的是你自己的心。即便被冷落的孩子有意见,也不要解释。
我的大伯母,在老年的时候,常常对大儿子说:“这辈子,真的亏待你了。我知道,没有送你读高中,而是送了满崽读高中,你有意见......”
大伯母有过两次婚姻。大儿子是第一次结婚时的孩子。大伯母再婚后,又有了三个孩子,不得不做出“厚此薄彼”的决定。
当大伯母把自己的“偏心”说出来之后,几个儿女就闹得水火不容了。特别是针对房子的分配问题,凭什么大儿子一间房都没有?
儿女在吵架,大伯母的养老问题,就没有人管了。几句闹心话,伤了一家人。
事实上,父母做了什么,只要不说出来,儿女们是不会知道的。即便有一些闲言碎语,但是没有经过争吵、确认,也就不会特别较真。
对于抚养儿女的事情,父母应该抱着“既往不咎”的态度。偏心不是错误,只是人性固有的弱点而已。
03
第二,儿女对父母的嫌弃,知道但不能宣扬。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作为父母,应该想一想,儿女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照顾你,已经难能可贵了。他们给你脸色,并不奇怪。
如果是媳妇或者女婿照顾你,那么你更要忍一忍,别抱怨什么。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我的一个同事,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过一天,好几年都没有参加单位上的应酬和外出活动了。
每个人都在尽力而为,争取做到问心无愧。如果希望儿女把你当成孩子一样照顾,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老了,走不动了,别抱怨儿女不管你。有时候,儿女说了闲话,放出 狠话,你也不要往心里去。
你不但不能帮助儿女做什么,反而成为了累赘。那么你能理解儿女,就是最大的“帮助”;遇到事情了,能够和儿女商量几句,心平气和说一说,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04
第三,上一代人留下的仇恨,带走了,就是福气。
冤家宜解不宜结。你千万不要怂恿儿女去为你“报仇”。
有的老人,总喜欢提早“交代后事”,把上一代人的恩怨,添油加醋地说一番。结果,导致儿女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做出冲动的事情。
在我们村里,有两个邻居,因为在爷爷这一辈的时候,争夺地基,结了梁子。到了孙辈,因为要新建小洋楼,把旧事翻出来,再一次争夺地基,互不相让,还打官司。
现在,两家人都进城居住了,老房子也没有人管了。他们的官司,变成了村里人的笑话。
仇恨没有用,需要全部带走。
亦舒说:“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上一代人眼里的仇人,在下一代人的眼里,就是陌生人。你不去描绘,不去怂恿,家庭之间自然会和睦。
也许,若干年之后,原本有仇的两家人,还能成为亲家,谁说得准呢?
05
第四,余生的病痛很多,要学会承受,别叫苦。
我的爷爷在暮年的时候,早早就做了“寿衣”。令人费解的是,他一旦生病了,就把寿衣穿在身上,说自己不行了。害得亲戚朋友,都赶来“送行”。
人固有一死,但是不要每天去惦记生死。
古时候,庄子在临死前,弟子们忙忙碌碌,为他准备墓地、衣服、灵堂等。可是,他却阻止了这一切,说:“天地是灵柩,日月是玉符,星辰就像守灵的送葬人,还要什么呢?”
是啊,人到了最后,一切都消失了,还拼命花钱,要所有的哭哭啼啼,何必呢?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你保持坦然的态度,才不会给活着的人添加忧伤,才能让自己的最后时光,更加有福气。
病是很痛的,但是你不说,痛就会减半,并且不会传染给别人。
人活着,哪怕只有一天的寿命了,都要开开心心,笑着聊天。
06
丰子恺在 《不宠无惊过一生》中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世事无常,总有太多的意外,让人无法接受。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对错,成败,起落,看开了,不计较,都是人生的圆满。
所以,不管你多大年纪,从今天开始,多一份坦然,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关爱,少一份仇恨;多一份自由,少一份困惑。
活着不一定是福气,笑着活,才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