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70后,扔掉这三样东西,后半生越走越顺
01
时光匆匆,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们,也卡在了五十岁的关口上。
有人已经五十多岁了,有人正在奔赴五十岁,有人刚好五十岁。
诗人杜甫说过:“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在古代,过了五十岁的人,就要准备一根拐杖了。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也长寿了,但是不得不“服老”。
不要总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子。学会未雨绸缪,才能从容自由。
你要抱着这样的想法: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后半生,边走边扔,顺坡走路。
02
第一,扔掉回故乡养老的想法,随遇而安。
小时候的我们,多半和泥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卷起裤脚,走进水田,低下头,扯秧苗,插秧;拿起锄头,松土,种菜;走进稻田里,弯腰割稻子;光着脚,挑起一担谷子......往事一幕幕,令人心酸。
小时候很苦的事情,到了现在,反而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在农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城里找不到的。
远走他乡,我们真的很累了。如果可以,回到故乡,吹一吹晚风,看云朵慢慢变成云彩,天边升起月亮,还有星辰。
有狗在身边,摇晃着头和尾巴。鸭子归巢了,变得安静了,偶尔听到一声“嘎”,如音乐一样。
当你我都老了,去故乡养老吧。这样的想法,我们都有,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父母走了,故乡也回不去了。
山水依旧在,只是工作难找,养老的条件也不够好。也许你在故乡建了新房,但多半是锁着的。一栋房子,一块土地,是不足以改变命运了,连你的后半生,也容不下。
有道是,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五十岁之后,我们的儿女长大了,因此养老的问题,也要迁就他们。也许,儿女们继续漂泊,因此你也不得不跟随。
“此心安处是吾乡”,你可以思念故乡,但是要忍一忍,不要流泪,要接受命运的安排。漂泊太久,也在异地扎根了。
03
第二,扔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接受儿女的平凡。
小时候,我们走进学校,拿起书本。老师说:“好好读书,你就是山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读书是跳出农门的最佳办法,也是成本最低的办法。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如愿以偿。
比方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上了中专,就能够分配工作,但是一所初中里,一届学生,只能有几个人能够考得上。
当我们走出校门之后,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我们背着行囊,坐上了去远方的火车。
打工的日子,不好过。
歌手陈星唱道:“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
年轻的我们,总是谈起打工的幸福滋味,其实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走到外地,就变成了“含泪奔跑的人”。
因为我们吃了很多的苦,因此不愿意让儿女们受苦。我们希望,通过两代人的努力,成就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儿女们却常常“不争气”。
五十岁的时候,儿女也成年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放松自己,接受儿女的平凡。以后的路,能否走得顺,是不是有出息,父母要帮助,但是无法左右。
从现实角度来看,父母健健康康,养老不要儿女操心,就是对儿女最大的帮助。
对于儿女的期望值降低了,你反而会活得更好,没有了怨气,不会与儿女争吵。要懂得,没有太大出息的儿女,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关照父母,也是一件好事。
人各有志,不要强求,不要看不惯。
04
第三,扔掉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做一个现实主义者。
太多的人,都想去北上广深吧。如果不是这样,这几座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了。
我们拼尽全力,从农村走出去,但是能走多远,已经有了定数。大部分的人,都考虑在县城安家。因为在大城市,需要金钱作为支持,我们是做不到的。
认真想一想,只要心里有一座城,何处不是车水马龙?
很多时候,我们要“退而求其次”,不要认为后半生,还能大器晚成。毕竟,可以在老年时发大财的人,属于凤毛麟角。作为举例说明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依葫芦画瓢。
《小妇人》里写道:“时间可以吞噬一切,但它丝毫不能减少的是你伟大的思想,你的幽默,你的善良,还有你的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有了白发,有了皱纹。不要总是“仗剑走天涯”,要双脚走路,做一个接地气的人。
走过繁华,看过远方,总是要一步一步走回来的。
与其瞎折腾,不如接受命运的安排,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身体、工作、家庭等,合理安排退路,你就能后半生无忧了。
05
陆游说:“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
人生一世,少年豪情壮志,中年屈服于生活,老年苟延残喘,任何年纪,都是泥沙俱下的。
总有太多的人,空有一腔热血,却是一事无成。可是谁能说得清,是失败,还是成功呢?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就应该享受命运的安排,无法把握的,就扔了吧。
痛苦,本来就是一捧沙,你握得越紧,越痛苦,撒了,就不见踪影了。
既然人生不会一顺到底,那就把心情捋顺吧。
学会退而结网,才有收获别样的幸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