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常常独处
《千与千寻》里写道:“人生就像一班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也就是说,终其一生,我们总要学会一个人走路,或者说,每个人都要学会和自己相处。
真正聪明的人,早已从热闹的地方,抽身而退,体验独处的快乐,活成了真实的自己。比方说,美国作家梭罗,离开城市,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一个人劈柴、种地、生火做饭。
待繁华过去,还能独坐一隅,就是最好的奢侈品。
01
常常独处,才能守住自己的本性。
有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能够伤害你的人,往往是你爱得很深的人。如果你认真观察,那么你就会明白,和谁过,都是和自己过。
你的品行、钱财、性格、行程,决定了你会遇到谁,会和谁结婚、和谁成为朋友、亲戚、同事。当你努力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
释迦牟尼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真的令人羡慕。
有一天,商人要出远门。
第一个老婆说,平时陪伴够多了,出远门就别陪了。
第二老婆说,她本来不愿意嫁给商人,不要强求任何事。
第三个老婆说,风餐露宿太苦,不去也罢。
第四个老婆说,商人是她的主人,应该一起出门。
故事的末尾,释迦牟利解释道,第一个老婆是指身体,总有一天,要离开人世;第二老婆是金钱,带不走;第三个老婆是真正的妻子,但是不能同年同月同日死;第四个老婆是人的天性,无法改变和剥离。
想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人死如灯灭,万事都清零。如果你非要带走什么,那就只能是“带走你自己”。
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只是后来,弄丢了一部分。恶毒的人,完全迷失了自我,跟本性背道而驰;不好不坏的人,在左右摇摆,如墙头草一般;好人在坚持初心,如金子一样发光。
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感情、利益,其实是让人犯困的东西,重要的是,你要认真活着,当世界的旁观者。正如罗兰在《归零》中所写:“未曾忘记快乐,也尽力摆脱苦心。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要从手中逃走的,毅然放手。”
不强求任何事,学会握手,也自然放手,你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也找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02
学会独处,才能活得更加勇敢。
作家周国平说过:“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你也许有以下这样的感受。
首先,和身边的人,谈论自己的事情,大家都很同情你,可是两个人反目之后,你的事情就变成了中伤的“筹码”。
然后,和别人谈古论今,还引出了很多的历史故事,但是别人一知半解,一脸茫然。
最后,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你想去的地方,别人不想去,互相牵扯,让你很不愉快。
有一天,我和同事一起去旅行。大家都不愿意去爬到山顶看日落,只有我还在坚持。不得已,我和同事分道扬镳。
分开的那一刻,我有些失落。当我看到夕阳漫天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生命是多么美好,一切的失落感,都没有了。
一个人的独舞,才不会与人不合拍,才不会显得不协调。快乐是自己的,失落也是自己的,风景也是自己的。
勇敢地“脱群”,你才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并且戒掉你的“依赖思想”。
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和别人拉拉扯扯,不如和“自己”做伴,一个人也能狂欢到底。
03
坚持独处,才有“不合群”的高贵。
《礼记》中写道:“君子必慎其独也。”
没有人约束自己,还能道德高尚,说明你已经超越了很多人,来到了更高的层次。
世上并没有人可以忍受孤独。比方说,面对空空荡荡、黑洞洞的房子,你会产生惧怕感,希望有人站在身边就好。
因此,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隐居在“市井”,他们行走在人群中,却独来独往。
在日本,有一个禅师叫“无三”。他本是农民,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为了自己的心愿,他假冒成一个贵族。
后来,人们拥戴无三禅师担任主持,有人在仪式上揭露他的身份。
禅师说:“我是泥中莲花。”
最卑微的土地上,也能盛开一朵莲花。人若如莲,中通外直,不娇不媚,可远观不可近玩。这应该是独处的特别之处吧。
04
人为什么要独处?如何独处?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独处是把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迷失中拉回来,摆脱外在的牵绊。
懂得独处的人,都在这样做:其一,坚持独立思考,提出独到见解;其二,坚持好好学习,汲取高人的智慧,又能推陈出新;其三,享受孤独,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其四,把经历当成垫脚石,让自己站在高处;其五,不盲目拒绝社交,而是一切随缘。
懂得独处的人,并不是有特别的能耐,只是习惯了做自己,不因为期待别人,带来失望。
如果生活亏待了你,也不要抱怨,莞尔一笑,千愁万愁,瞬间消散。
亲爱的自己,累了,一个人歇一会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