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知道,不孝顺的儿女,有这四个特点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父母,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儿女。可惜,儿女不一定会懂得,即便感知到了,也不一定会感恩。
总有一些儿女,昧了良心,连父母的恩,都忘记了。
儿女还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管控得住。直到儿女长大了,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才会体现他的本性。
因此,作为父母来说,自己年纪大了,真正需要照顾了,儿女的孝心,就会一目了然。
不孝顺的儿女,有以下四个特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从小被溺爱的儿女,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
农村有句俗语:“父母最疼爱的儿女,往往是最没有用的儿女。靠得住的儿女,是那些从小 不被看好,还常常被打骂的儿女。”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是被父母高看的儿女,会多读书,然后远走高飞,去外地谋生,当他们在外地扎根之后,和父母的联系就少了;另一方面,这样的儿女容易学坏,并且父母的管教不太严格,导致他们长大后,变成了“废物”。
父母一直是儿女的后盾,儿女就会无法无天。任何恶毒的事情,都由父母买单。
比方说,孩子偷东西了,父母不责罚,反而争着送钱给受害人。孩子就以为,自己做对了,以后可以继续做;孩子喜欢赌牌,父母不仅不控制,反而帮他去归还赌债。
被溺爱的儿女,会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如果父母不能继续关爱他,这个家,就变成了他的眼中钉。
02
父母人品很差的儿女,有样学样,非常心狠。
《增广贤文》里写道:“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年人,看到奄奄一息的老父亲,觉得是累赘。找了一个箩筐、两根绳索,和儿子一起,把老父亲抬到山林,扭头就走。
儿子在背后,磨磨蹭蹭,把绳索和箩筐捡回来。中年人问:“儿子,你干嘛?”
儿子说:“留下来,当你很老了,就用得上了。”
中年人大吃一惊,把老父亲接回家,再也不说嫌弃的话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懂得“言传身教”的道理。生活方面不检点,工作也不努力,还常常抱怨社会,指责长辈,殊不知,儿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后变成了行动。
好吃懒做的父母,就不要指望儿女勤快;道德败坏的父母,就别以为儿女会积德积福。等儿女已经“定型”了,再来改正,难上加难。
父母的人品,儿女的结局。当父母老了,再去看儿女,他们就是你的“翻版”。
03
找了狠心“伴侣”的儿女,对爱人的话,言听计从,和父母反目结仇。
俗话说:“儿女孝顺,还得有好儿媳,好女婿。”
如果儿女的对象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那么父母之外他养老,肯定靠不住。
在《初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叫赵六的人,辛辛苦苦送儿子赵聪去读书。儿子长大后,赵六借了四百两银子,让赵聪娶了媳妇。
赵六掏空了家底,帮助儿子成家立业。但是儿子不懂感恩,任何事情,都听媳妇的。
赵六的妻子过世后,儿媳拒绝承担安葬的责任。因此,赵六把家里仅有的一些金银首饰都卖了,才让妻子入土为安。
有一天夜里,赵六想去求儿子把结婚时借的银子归还了。赵聪按照媳妇的建议,把父亲赶出去。
有的人,本身并不是非常恶毒。但是他对“枕边风”深信不疑,导致做出了缺德的事情。
有这样一句话:“娶了媳妇忘了娘。”
有多人,把爱情看得比亲情更重要,无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导致父母孤苦无依。
04
非常自私自利的儿女,惦记父母的财产,不记得父母的爱。
通常来说,父母创下的基业,到了最后,都会留给儿女。
可是,有的儿女,却急于得到父母的一切,怕父母把财产留给外人,或者给其他的亲人。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的东西没有给我,凭什么要我给他养老送终?”
当亲情和财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亲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儿女把父母养育之恩,都忘记了。儿女不知道,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送给他吃了多少碗饭,交了多少学费,平时吃药打针花了多少钱。
当儿女的眼睛里,只有钱财之后,父母的形象,就变得非常卑微了,就像一粒尘埃一样微小。
05
《劝孝歌》里写道:“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作为儿女,应该将心比心。想一想,你自己变老了,需要什么,会过上什么日子。
孝顺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份心意,体现了一个人的人品和格局。
作为父母,应该严格管教儿女,要用心培养他们:善待所有的儿女,尽量不偏心;从自身做起,行善积德;引导儿女树立良好的婚姻观,主动拉拢儿媳和女婿,把所有的人,当成家人;力所能及地帮忙带孙子,减轻儿女的家庭负担。
作为父母,当儿女变坏之后,不要怨恨,而是积极挽救:用真诚去感化儿女,唤醒儿女心底的善良,父母的爱,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对十恶不赦的儿女,要敢于站出来反对,给他们应有的教训,不让他们祸害社会;多关注孙辈,不让他们沾染了恶习。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羊群效应”。
一群羊,本身是迷茫的,杂乱的,如果有一只羊向前走,那么其它的羊,就会紧随其后。这是从众的心理在影响所有的羊。
作为父母,你要当好“羊头”,不要等你老了,才想起自己要去做点什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孝道不顺,家人都应该自我反思。
愿你我,传家风,从娃娃抓起,从自身做起。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