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坚持这几种习惯,生活越来越好
01
《菜根谭》有言:“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人老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就会发现,争强好胜的想法少了;一个人经历了繁华和落魄,就不会有奢侈的念头了。
曾经,我们都以为,钱多,地位高,就是幸福生活。
直到过了六十岁,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才明白,不要问自己有多少成绩,问一问自己还能活多少年。
人生就像一个球,不管滚到哪里,终有一天会停下来。
所谓老当益壮,不过是一种心态,既能顺其自然,又不随波逐流,进一步可以上九天揽月,退一步有星辰和大海。
诚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那就是以下几种习惯。只要你坚持住了,余生才会越来越好。
02
第一,关爱身体,无病无灾,舒服。
《格列佛游记》里写道:“一个人已经一条腿跨进了坟墓,一定会用力把另一条腿撑住。”
岁月总在催人老,可是没有人愿意变老。如何守住“青春”,需要坚持锻炼,还要心灵健康,生活舒服。
在《武汉晚报》上有这样一条消息:在武汉洪山广场的健身场,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叫张方真,他七十岁了,还能倒立,被人戏称为“洪山张三丰”。
老人说,在他六十岁的时候,承受着腰痛的折磨。家人给他买了很多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他担心腰痛少了,其它的地方又承受不了。
为了告别腰痛,他开始吊单杠,跑步等。寒来暑去,寒去春来,老人的身体更好了。
当你老气横秋、抱怨自己的时候,你就是放弃了身体。坚持锻炼的习惯,多做一些养生的活动,你会发现,病痛少了,一切都舒服了。
要懂得,在美好的社会里,老人最大的灾难,不是缺衣少食,也不是战火纷飞,而是身体垮了。及时警醒,还来得及。
03
第二,舍去瞎想,心上无事,轻松。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生说过:“每个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堕落,抱怨下一代的无礼和傲慢。”
是不是你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年轻人真的不懂事,不如老一辈的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孩子们不珍惜读书的机会,总是浑浑噩噩过日子。
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机遇和困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吃饱就不错了,不吃苦怎么行呢?即便是一块很小的土地,也要种上高粱和玉米。不管收成如何,总是有希望的。
现如今,连种地都靠机械和科技了,光有一身蛮力,是不行的。
老年人,没有了大器晚成的愿望,也没有大富大贵的欲望,只有对下一代的期望。聪明的老人,善于把握期望,换位思考,而不是看这里不顺,看那里不好。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是眼睛太浅了。”也就是说,眼睛看到的,他都想要,然后就变成了一个嫉妒心非常强的人。
看任何人,都能够心平气和,都觉得他是有出息的人,因此老人的眼神就和蔼了。俗话说:“境由心生。”因为四周都是美好的,因此心灵也变得轻松了。
04
第三,学会放过,爱很随意,自然。
古时候,有一个婢女,她做事很认真,常常为主人做麦豆菜。
有一只羊,常常跟在婢女身后,趁她去洗菜的时候,就偷吃。
主人看到麦豆总是数量不对,就责怪婢女。
婢女很生气,就追赶着羊。
她从灶膛里拿出一根冒着火星的干柴,使劲去打羊。羊身上着火了,就在地上打滚,房子受损。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俗话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怒气,那么他就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事态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毁掉了别人,也毁掉了自己。
人老了,最难得的是——有话好好说,有饭好好吃,任何破事都别管。
主动息事宁人,你好我好看似自己吃亏了,其实是格局大了,生活环境好了。
古人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你伤害别人的,又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上。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爱恨随意,不去计较。爱过了就过去了,恨在昨天,就别带到今天来。
05
第四,学会渡人,积德积福,快乐。
西塞罗在《论老年》中写道:“老有所乐老年的收获,便是从前努力所获幸福的回忆,并且凡是合于自然之道的,全是好的。”
“道”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如水一般,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把帮助别人,变成自然的举动,就是符合道义的。
人老了,不要倚老卖老,要积德积福。把自己当成社会的服务员,你的生活会更加充实,也会得到更多的关爱。
比方说,你站在马路边,拉住了横冲直撞的孩子,孩子会对你说一句“谢谢”,司机会向你点赞。
一大早,你就帮助了别人,你会快乐一整天;新年开始,你就做了一件好事,你会快乐一整年;一辈子做好事,快乐不仅是你的,还是可以流传给后人的。
06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对自己好一点,那是会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
人这一生,难得的是清醒,最贵的是精神,最舍不得是“活着”。
把好的习惯坚持下来,把坏的习惯扔掉,老人才会越过越好。
这个世道变坏,不是世道本身,而是从自己变坏开始的。你应该明白。
六十岁,是职场的结束,是中年的结束,也是老年的开始,别急,慢慢来,未来还有期待。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