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串门做客时,要做到“五不带”
01
年轻时,忙着工作,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串门的事情,只能放在一边。平常的社交,也是“赶场子”,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
到了晚年,退出职场,真正闲下来了,和老熟人打个招呼,去亲戚朋友家串个门,就很现实了。
走亲访友是传统习俗,可是你不注意规矩,就会被人讨嫌。甚至因为走访,反而把关系弄丢了。
建议老人们,串门做客时,要做到“五不带”,是应有的礼貌。
02
第一,不带过分调皮的孙子,减少麻烦。
年轻人去上班,老年人在家带孙子,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自己家,不管孙子多闹腾,也没有关系,毕竟家人之间,足够包容。
如果老人带着孙子去别人家串门做客,就要想一想,孙子是否特别调皮,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比方说,孙子一到别人家,马上翻箱倒柜、把一些图书拿出来,随意看,还涂涂画画。一旦被主人发现了,内心很难受,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严厉制止”。
大人去串门,多半是联系感情,聊一聊家常。不会带来“家务活”方面的工作量。如果孩子串门,导致主人忙个不停,就不像话了。
过于调皮的孙子,还是少带着去串门。不要把亲戚朋友家,当成自己家。
03
第二,不带情绪,面色温和。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一个爱马的人,用竹筐装马粪,把马圈洗得干干净净。
有一天,马身上有一只蚊子,爱马的人担心马受苦,就用手去打蚊子。马受到了惊吓,抬起腿就踢,爱马的人因此受伤。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错爱”的事情发生。你觉得是“为了对方好”,可是对方不领情,反而为难你,甚至认为你没安好心。
因此,与人交流时,情绪稳定很重要。
当你走进别人家,第一时间就是热情地打招呼,然后聊一聊过去的事情。如果遇到争执,马上要降低姿态,不要因此产生口角。
如果主人遇到了事情,内心很不愉悦,你应该安慰几句,并且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离开。
真正关心一个人,不是一直安慰、劝导、讲道理,而是尊重。让别人安静,默默陪伴一会,比唠叨更好。
04
第三,不带挑剔主人的话,出言有尺。
在串门的时候,一些老人喜欢对家庭的装修、厨房的摆设、家具的模样等,进行点评。无形之中,就会把自己家和别人家做出对比。
遇到寒酸的家庭,老人进行点评的话,会让主人很没有面子,甚至因此产生嫉恨。
比方说,老人议论“墙壁上的画很难看”。认为画风不太雅观,也没有摆对位置,并且很旧了。万一这幅画是主人家的儿女自己画的,岂不是“戳中了软肋”?
还有,对于饭菜的味道,老人挑三拣四,显然是不对的。“客随主便”,就算饭菜味道很差,也要接受。毕竟,每个家庭喜欢的口味不同,厨艺也不一样。
挑剔不如点赞,如果没有点赞的理由,就中肯地给出小建议,或者聊一些和家庭内部事物无关的事情。
05
第四,不带无用的礼物,浪费金钱。
我的大伯父,年轻的时候喜欢抽烟喝酒。因此,很多亲戚朋友笑话他——烟酒不分家,快活一辈子。
大伯父退休之后,把烟酒都戒掉了。一方面是爱惜身体,一方面是考虑家庭开支问题。
可是,大伯父家常常收到烟酒之类的礼物。
有一年夏天,亲戚聚会,大伯父说:“如果谁喜欢抽烟喝酒,就去我家拿吧。”原来,大伯父家的墙角里,堆放很多烟酒,有一些酒都过期了,烟也因为受潮,霉变了。
显然,不合适的礼物,让大伯父很烦恼,也浪费了大家的钱。
串门时,提着礼物去,显得客套,但是提什么礼物,是很讲究的,是需要精心准备的。礼物不在于价格多少,而是情谊深不深。
会送礼的人,会观察别人家的人口、爱好、需求等情况。尽量购买对方需要的物品作为礼物。比方说,有小孩的家庭,可以送小玩具、图书等。
06
第五,不带“匆忙的脚步”,能够停留。
逢年过节的时候,年轻人有一个习惯:速战速决。因为假期有限,匆匆忙忙从外地赶到家乡,又要迅速赶到外地去打工。
开着小车,一天就去了七八户人家,还没有说几句话,就离开了。甚至连坐一会的时间,都省去了。
作为老人,不应该学习年轻人那一套,要学会过慢生活。
去亲戚朋友家串门,应该事前沟通,做出时间上的安排。最好是,双方都有空,可以在一起聊天。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一起做饭,一起劳动。
从城里出发,去乡下的亲戚家,住几天也可以。毕竟,串门一次,也不容易,不要加速行动,劳累了自己。
07
老年人串门,能够带什么东西呢?
建议你,携带对方需要的礼物、带着笑容说话、带上几个喜气的消息、带上真诚的心、带着帮助对方劳动的想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反对串门。可是,一些很亲密的亲戚朋友,不串门的话,情感就疏远了。
虽然网络里,大家可以群聊,但比不上“见面聊天”。面对面聊天,才有画面感,能够从内心深处,进行互动,一些难言之隐,也能说出口;最重要的是,可以互相陪伴。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刀切”。串门做客,有利有弊,在于自己的选择。
串门讲规矩,情感成方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