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70后,故乡难回,异乡难留
01
诗曰:“待我两鬓霜花,就回乡下老家。”
漂泊了半生,剩下的时光,回到老家,看看夕阳,闻一闻风吹过来的草木香,在田埂上散步,在稻花香里说丰收,门口的鱼塘里,鱼儿在游,一条黄狗就在身后......
说起回乡,很多人会两眼放光,似乎梦想就在明天可以实现。
作为70后,多半出生在农村,后来离开家乡去了远方。打工、创业、成家、育儿,这些事情,都没有难倒我们。
年轻就是资本,活力就是干劲。回头看,我们就是这样渡过的。
可是,对着镜子一看,发现白发真正到了头上,但是故乡却仍旧“遥遥在望”,什么时候回乡,能不能回乡?说不准。
当我们来到了五十岁的年纪,再往前走,就是退休了。回乡养老,在城里养老,靠什么养老,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说一说当下,人就要努力工作,并且担心弄丢工作。万一失业了,接下来的几个年头,找工作很难,日子也会变成煎熬。
进退不得,不敢生病,不敢往后想,心情是这样的,但必须面对现实,坚定地向前走。毕竟,时光不会倒流。
02
身在异乡,你就是一个“打工人”。
通常来说,做底层的工作,工作也不稳定,就是我们口里说的“打工”;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就是“上班”。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劳动带来的收入有区别,人在职场的位置会有层次,劳动的地方也不一样。
有人在农村种地,有人在工厂打工,有人在扫大街、搬砖头、挑土,还有人在办公室。
上世纪九十年代,70后处于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关口上。
作为初中生,真的很想考中专。能够考上中专,就意味着进入体制内工作,收入的话,旱涝保收。
但是中专生是“凤毛麟角”。一所农村学校,能有几个人考上中专,就很难得了。因此,大部分的人,初中毕业之后,选择了外出打工。
作为高中生,上大学的机会也不多。很多人,高中毕业了,仍旧加入打工的队伍。
打工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实。特别是在流水线上的人,可能一天要忙十个小时以上。
当年,我们喜欢唱《流浪歌》: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
在异乡打工,能有不错的收入,但怎么会不想回家呢?
如果父母在家乡,逢年过节,总是要回的。看看父母,听一听长辈的唠叨,匆匆忙忙去拜年。品尝家乡的味道。
在家千般好,还是要外出。当节日过完了,就依依不舍地离开,继续打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大多数的“精彩”,不属于你。
未来的十年,如果我们还要打工,那就会越来越觉得,身体在异乡,心在故乡,何去何从,都是难题。尤其是在异乡没有买房子的人,不知道如何把握人生。
03
回到故乡,你就是一个“客人”。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在故乡和异乡两头跑,不觉得疲惫。主要是父母在老家,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温暖。
当我们过了五十岁之后,父母还会在老家吗?
也许父母已经过世了,回老家就是两座坟头。也只能清明节的时候,去扫墓,倾诉内心的苦。
也许父母已经随迁,搬到了城里。老屋门口,有了野草,出现了荒凉的景象。隔壁邻居,也看不到年轻人,偶尔有老人在家。
不能忽视的事情,就是“父母越来越老”,终究要离开。故乡的风景,多了一些沧桑。
当我们回乡的次数越来越少,回乡住的可能性很小的时候,老屋就变成了“旅馆”。
我的发小老瓦常常说:“回老家建房子?是用来养蚊子吗?”
老瓦的老家在半山腰,父母都过世了。这几年,他咬紧牙关,把老屋拆了,在公路边修建了小洋楼。可是他一年到头,也没有三天居住。
小洋楼挂着锁,锁上面有了锈迹。
老瓦偶尔回故乡,就住在伯父家里。一方面是不想生火做饭,一方面是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去清理自家的房子。
伯父很热情,但老瓦一直是一个客人。
回故乡的时候,准备一些礼物,送给伯父。吃饭的时候,常常回想,要是伯父过世了,还能去谁家蹭饭?
故乡的山水依旧在,故乡的公路也变好了,但是70后的我们,却犯愁了。看着冷清的小村,不知道要不要“回乡养老”。
从故乡的主人,变成了客人,这是漂泊太久的结果,让我们很难受,但是没有办法让时光倒流。
0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时候读过的古诗,变成了今天的人生,令人感慨不已。
故乡难回,异乡难留。这是人生的瓶颈,也是逼着我们去思考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
“五十知天命”,这句古训,不是让我们认命,而是让我们看清命运之后,顺水推舟。
其一,不管多难,熬到退休。不要轻易弄丢岗位。毕竟,五十岁之后,工作不好找。等你退休了,再说几句狂妄的话,另当别论。
其二,不管有钱没钱,都要想办法存钱、安家。有了稳定的居所,不管在家乡或者异乡,都会安心。
其三,团聚家人的力量。根据儿女的人生发展来安排养老的问题,既能让儿女放心,也能让自己有一定的依靠。
《故乡的云》里有几句歌词:“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
一个人漂泊太久,总是要找一条归途,停下来,安度余生。
上半生靠折腾,下半生靠“心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