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内耗的三个坏处,需要尽早明白
01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不管有钱没钱,只要有了像样的家庭,灵魂才有地方安放,余生才有依有靠。
可是,总有一些家庭,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夫妻吵闹不休,儿女和父母互相抬杠,一刻也不得安宁。一件事情,还未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一句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驳回来了。
一般来说,家庭内耗有以下三个坏处,需要尽早明白,做到有备无患。
02
第一,家人互掐,外人看笑话,有机可乘。
老祖宗留下两句忠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一个家庭,像一盘散沙一样的时候,外人就会虎视眈眈,很快就会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
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常常发生“趁虚而入”的事情。抓住对方的弱点,狠狠地攻击,就有了制胜的把握。
人在社会上混,难免会遇到对手。而对手制服你的最好时机,就是你和家人拼命对抗的时候。
看过一道阅读分析题。素材里说,富兰克林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坚持吃素。后来,他从波士顿搬家到纽约,看到一位大厨把大鱼剖开,从鱼腹里拿出了一条小鱼。
他忽然想到,鱼可以吃同类,为什么人不能吃鱼。从那一天开始,他开始吃鱼了。
看过“大鱼吃小鱼”的事之后,我的内心五味陈杂。
如果一个家庭不团结,强者把弱者打败了,那么周围的人,会作何感想?应该是和富兰克林一样,对那些“互相伤害”的人,毫不留情地给予打击。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扶强不扶弱。”
遇到强者,要去巴结,并结成同盟,一起变得更强;遇到弱者,要远离,避免被他拉下水,或者把弱者当成一块垫脚石。
家人互相伤害的内耗,对内毫无好处,对外坏处无限。
03
第二,手足反目,违背做人的初衷,父母寒心。
看过一幅对联:“邻里和睦一家亲,东家西舍照顾勤;儿女在外难使劲,互相帮助显真情。”
做人,不仅要团结家人,还要和周边的人搞好关系。
如果你在农村待过,就会明白,真正和你住得很近的人,多半是你的亲人。
比方说,一母生九子,九子长大后,就变成了九个家庭。分家之后,一个地方就有了好几栋房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倒过来看,某一个儿子的邻居,就是其他八个兄弟。
作为父母,希望儿女能够和和气气过日子,能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下,安度晚年。因此,“和睦”二字,父母看得非常重要。也许,父母做了很多偏心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初衷,并不是挑拨关系,而是帮助某个弱小的孩子,尽快站起来,或者想好了,要依靠哪一个孩子养老。
儿女是父母的靠山,这一点,毋庸置疑。
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父母就会寒心。如果父母已经过世,在天国也不会安宁。
在短篇小说《隋炀帝逸游召谴》里,隋文帝按照传统规矩,立勇为太子。后来,他轻信了杨素的话,废掉了勇,立广为太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文帝发现广的人品极差。临终前,他说:“召我儿来,勇也。”
但是他年老体弱,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局面了。因此,广成为了隋炀帝,导致江山易主。这一切,又怎么是隋文帝愿意看到的呢?
很多时候,兄弟姐妹的内耗,和父母有关联,但不是父母想要的结局。需要互相体谅,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
04
第三,儿女不孝,家风每况愈下,晚辈无望。
农村有句土话:“养儿不孝,不如养猪。”
对于不孝顺的儿女,父母非常痛心。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很无奈的结局——家庭走向衰败。
一个家庭,越来越兴旺,就是以攻为守,把祖上的基业,进一步扩大。这件事,需要晚辈去执行。
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内耗,多半会有父母和儿女不团结的现象。出嫁的女儿,因为父母重男轻女的问题,不愿意回娘家了。儿子成家后,嫌弃父母太穷,从此断交。孙子孙女对爷爷奶奶非常不礼貌,一开口就喊外号。
良好的家风,一旦被破坏,就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征兆。
《东周列国志》里讲了这样一件事:在西周时期,周幽王把褒姒立为妃子之后,太子愤愤不平,和申后合计,带着十多个奴仆,到琼台下把花朵乱摘,以此来贬损褒姒。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周幽王一怒之下,废掉了太子。
接着,申后的父亲申侯,带着犬戎攻入了都城,导致民不聊生,西周一步一步走向终点。
当我们在责备褒姒惹祸的时候,还应该看到周幽王的家庭出现了家风败坏的征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件祸事,都是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上下齐心,才能避免。
05
如何避免家庭内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针对家庭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然后对症下药。
从家庭共性上来看,建议你做到这几点:做人要大度,容纳家人的不完美,对父母的偏爱,要进行沟通,但是不能忌恨;学会互帮互助,强者主动扶助弱者,不要计较回报多少;要立下家规,并且严格执行,根据社会发展,进行修改;坚守家庭秘密,不让外人看笑话;珍惜缘分,打打闹闹之后,仍旧可以保持微笑。
好的家庭,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坏的家庭,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四分五裂了。
治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任何一个家庭,都要反对内耗。
愿你,在顾及小家的时候,关爱大家。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