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酒与污水定律”

01

把一勺酒倒入一桶污水里,得到一桶污水;把一勺污水倒入一桶酒里,得到一桶污水。

只要是污水和酒混合在一起,结局都一样——变成污水。

这就是著名的酒与污水定律。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酒与污水定律”

人是群居动物,走到任何一座城市,难免会遇到鱼龙混杂的群体,即便你在乡村待着,也要和左邻右舍交往,要去集市走一走,交换生活的必需品。

如何避免“酒和污水定律”,让自己坚持做“美酒”,而不是“污水”呢?需要智慧,也需要积极行动。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个厉害的人,自始至终做一个美好的人,并且率先垂范,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酒与污水定律”

02

社会上:遇到不合适的人,果断离开。

人在社会上混,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究其根本,就是业缘和地缘关系。因为工作,你走进了单位,遇到了一大批同事、客户;因为走进一座城,遇到了同城的人,还有小区里的业主、公交车上的同伴、有共同爱好的人等。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凭借一己之力,不能改变周边的环境,那么你就要果断离开“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就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动作。

比方说,你是一个技术员,但是在单位上,却从事着门卫的工作。更可气的是,和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常常抱怨工作,感觉人生没有希望了。你应该马上离开,去寻找新的岗位,而不是自哀自怨。

还比方说,一个团队里,有一个人品非常差的人,你不要每天都对他说教,而是不去理会他。久而久之,他就会被孤立,从此被团队排挤出去。

在人多的地方,你既要有接受边缘化,也要有主动边缘化的智慧。你的仙鹤,就不要鹤立鸡群,而是离开那群鸡,走进仙鹤的队伍。

想要混出一点名堂,就要接受优胜劣汰的规则。有本事的人,淘汰不合适的群体;抵触拉低自己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酒与污水定律”

03

家庭里:发现变质的人,当头棒喝。

俗话说:“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血脉关系,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并且不得不面对。哪怕你去了外地工作,迟早还要回家。

但是,没有人保证,所有的家人,都是高尚的。总有一些人,成为了败家子,要么随意花钱,要么挑拨关系,自私自利。

“酒与污水定律”告诉我们,对于可以破坏一个团队的东西,需要马上处理,而不是静观其变,坐等对方自然变好。在其产生巨大 影响力之前,就遏制了。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有变坏倾向的孩子,要让他多读书,并且引导他做正能量的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

对于大人,你要采取“过滤”的方法来改变他。每一个家人,都是滤网的一部分,人品差的人,就是那一勺污水。经过反复过滤之后,污水也会变得干净。

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

在《醒世恒言》里,有一个叫过迁的男人,从小就喜欢赌钱。结婚之后,习惯不改。父亲过善,看到过迁去赌钱了,就打骂他,断了对他的经济方面的支持;妻子方氏苦口婆心,劝导他;妹夫张孝基安排过迁去种地......

经过劳动,过迁终于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过滤”的作用,充分得到了体现。

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我们在熬粥之前,需要避免遇到老鼠屎;熬粥之后,发现老鼠屎,也不要慌乱,在农村,这样的粥还可以喂猪,不能浪费。

真正厉害的人,善于察言观色,在污水出现之前,就会发现征兆,并且及时堵住源头,之后也会采取过滤措施。这样的话,家庭就如一杯“美酒”,令人向往。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酒与污水定律”

04

独处时:做一滴干净的水,坚持慎独。

古人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在别人的监督下,你会心存畏惧,不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人监督,还能如此,说明你的道德品行,真正高尚。

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才是真正的“美酒”。

看过这样的画面:在清华大学里,到了午夜,仍旧灯火通明,很多学生在看书。离开了父母的监督,没有老师的安排,他们仍旧在向上发展。

孔子说过这样一个观点:“生来就知道,这是上等智慧;学习后才知道,这是第二等的智慧;遇到困难了,才去学习,这是三等智慧;遇到困难了,也不去学习,这是下等智慧。”

做人,欲望高层走,就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本性,不要“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够有侥幸心理。

所有的本事,都有这样的规律——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你想要变厉害,就要一个人默默蓄力很多年,独善其身。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酒与污水定律”

05

我想,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美酒”,而不是“污水”。只是很多人,走到半路,加入了不合适的圈子,被同化了。

作家韩寒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做人,既要有选择同伴的能力,也要有甩掉同伴的能力,还要有改变家庭的能力。

余生不长,和内心有光的人同行,你不会迷路;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你的人生不会有暗夜;把光借给别人,你会凝聚正能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