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人过五十:烂人不看,破事不争,过往不念

01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繁华远去,剩下的只有孤单陪伴自己,还有那可怜的影子。”

人过五十,不管你是否愿意,人生都要面临着走下坡路的事实。如果你在职场,就会发现,以后没有多少提拔的机会,甚至上司会做你的工作,把位置腾出来,给年轻人上。

《道德经》里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诚然,你想越活越好,就要勇于不敢,不要在无休止的烦恼里,做无谓的挣扎。

烂人不看,破事不争,过往不念,是后半生应有的自律。

人过五十:烂人不看,破事不争,过往不念

02

管好眼,烂人不看。

有一位画家说过:“院子里的野草长得乱七八糟,开花结果无忧无虑。”

前半句是很糟糕的景色,但是后半句却令人向往。同一个院子,却看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要相信,我们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了,而是年过半百的人。走过的桥,比孩子们走过的路更多,你看问题的时候,怎么还能一根筋呢?

看到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和曾经的你一样,会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并且非常冲动。但是也会发现他们敢于拼搏的优点。

当然,你还会看到一些龌龊的人,不管别人对他有多好,也不会改变,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

如何“看人”,是一门学问。正如唐太宗所言:“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只有那些专门害人的人,才是我们打压的对象。

因此说,你看到的烂人,并不是他们一无是处,而是你的角度有问题。不去看,少看,人与人的距离远了,反而自由了。

比方说,刚刚进入职场的同事,没有工作经验,总是毛毛躁躁。你不去看他,但是过两年,他们就变成老手了,工作可以游刃有余了。

莎士比亚说过:“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

人过五十,阅人无数,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但是你不要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而是保持中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过五十:烂人不看,破事不争,过往不念

03

管好嘴,破事不争。

明朝作家冯梦龙在小说里写了一个叫李宏的才子,家住杭州。

有一天,他去钱塘江观潮,走进秋江亭。举目望去,远近高低都是美景,唯有墙上的一首诗,让他很不愉快。

诗曰:“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

喝酒,恋爱,赚钱,生气,哪一样不开心?李宏不服气,在一旁写下几句抬杠的话,进行回应。

隔一会,他做了一个梦,见到“酒、色、财、气”变成了四个美人,都希望和他牵手到老。几个美人争来争去,闹起来了,把人性最丑的一面暴露出来了。他吓出了冷汗,落荒而逃。

人这一生,什么都要争,其实是欲望在作祟,并不是自己需要很多的东西。

房屋几栋,你只能住一间;情感再多,你只能娶一人;酒量再好,也会醉得一塌糊涂;生气再猛,也是伤了自己的身体。

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五十岁的人,看过的事情真的不少了,很多事情一开始就可以猜到结局,又何必争执呢?

在家庭里,兄弟姐妹争夺财产,你让一让,学会靠自己,兄弟姐妹反而会觉得亏待了你;在单位上,你不和别人争,起码在退休的时候,还能留一个好印象;在社会上,你忍一忍,不会与人有矛盾,人生路,风平浪静。

遇到破事就闭嘴,紧接着,破事就没有办法转入你的身体了。古有,祸从口出;今有,闭嘴避祸。

人过五十:烂人不看,破事不争,过往不念

04

管好心,过往不念。

也许,五十岁的你,还一事无成。但是你不要懊恼,毕竟还没有进入老年,改变的机会,也是有的。

如果你已经功成名就了,那就把荣誉放下,不要给自己一顶厚重的高帽子,压得头痛。

记住一句话——不快乐也别皱眉头,总有人会爱上你的笑容。

如果你笑了,别人却不在乎,那么你自己会喜欢。

把你的手臂张开,可以拥抱世界,如果世界拒绝了你,还可以拥抱自己的胸怀。

离开官场的王安石,住在江宁,过着“不问世事”的日子。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他的诗句,显得轻松自然,告诉周围的人,这一天,刚刚下了春雨,他骑着毛驴去散步,到处都是风景。

半生已过,要上坡,还是下坡,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主张,还有一部分是“身不由己”,但是你不要懊恼,放下过去的一切,轻松过日子,才会真正心安。

卢梭说过:“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人生不长,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让自己的心思,活起来。

人过五十:烂人不看,破事不争,过往不念

05

人生不长,一路遇见,一路再见,就过去了。

因此,我们要耗费上半生的时间,去遇见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然后在下半生,挥手告别。

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当你有足够的勇气,告别过去的时候,生活会奖励你一个全新的开始。

少管别人,多管自己的家人,学会做一个长辈。

不争破事,多行好事,积累厚的福气。

不念过往,多憧憬将来,就像踏入初春的风景一样。

余生很贵,即便眼前是一片野草,也要找到一朵独自盛开的野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