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上,人品很差的人,有这几个表现,不要深交
01
看过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小时候,我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长大后,走进职场,和同事相处;变老后,离开职场,和社会相处。
既然离不开“江湖”,那就要主动适应“江湖”,学会察言观色,和人品好的人交往,和人品差的人断交。
单位,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只要你没有辞职或者退休,你就不得不和同事见面。正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
因此说,遇到人品很差的人,应该不动声色地看透,然后保持距离,不要深交。
02
第一,透支善良:你对他好,他“倒打一耙”。
有人说:“帮人看人,不要把善良喂了狗。”
话很难听,但是很有指导性。如果你不能精准识别一个人,那就当好旁观者,不要对他好,也不要对他坏。你要明白,善良很贵,一旦弄丢了,就是失去了无价之宝。
北宋时,寇准赏识丁谓的才华,在皇帝面前,举荐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寇准担任宰相,丁谓担任下手。
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参加筵席,寇准不小心,把汤汁弄到胡须上去了,丁谓赶紧走过来,帮忙擦掉。
寇准说:“给上司溜须,成何体统?”
意思是说,为官,要亲力亲为,不要互相吹捧。但是这句话,让丁谓很不舒服,从此和寇准互相抬杠。
借寇准向宋真宗提议立储的事情,丁谓造谣,说寇准谋反。从此,寇准前途尽毁。
人在职场,互相帮助,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遇到了难办的事情,和同事说一句,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建议,也能够提供一些资源。
上司提拔下属,同级别的人举荐你,下属给上司点赞,都是好事,但是人品差的人,一旦爬上去了,就会耀武扬威,并且对曾经支持他的人,也不会心软。
03
第二,不择手段:喜欢暗斗,把利益往自己身上揽。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单位上,勾心斗角的事情,不可避免,但是要有尺度。不能因此把单位弄得乌烟瘴气,导致单位走下坡路,大家都没有饭吃。
可是,有的人,却把一己私利看得比天高,宁愿单位垮掉,也要把好处捞到手。
比方说,战国时,赵国的大臣郭开,在赵国和秦国对战的时候,收了秦王送来的金银财宝,积极提议,把忠心的大将李牧撤换下来。
当李牧被撤职之后,赵国一败涂地,郭开却摇身一变,去了秦国。
卖主求荣、卖国求荣、陷害忠良,这样的举动,令人痛恨。当时在行动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实际情况。因此,要根据利益的去向,去判断人品。
谁愿意做伤害单位、获得利益的事情,谁就是人品很差的人。比方说,好吃懒做的人,到了月底,争夺奖金;不出力的人,总是在背后记录别人的坏事,还以此要挟别人。
不当得利,隐藏灾祸,慎之又慎。
04
第三,内心虚伪:听假话,做假事,还强词夺理。
北宋诗人林逋说过:“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言语是看不见的利剑,一旦被人品差的人利用了,结局会很糟糕。如果单位上的一把手,习惯了听虚伪的话,做虚假的事情,单位就陷入了危机。
《新书》里记载:古时候,虢国的国君非常武断,对那些阿谀奉承的人,非常厚爱。
虢国被晋国攻打时,国君不顾大家的安危,自己逃走了。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车夫说:“你啊,就喜欢听虚伪的话,落得今天的结局。”
国君勃然大怒,脸色骤变。
车夫见状,话锋一转,说:“您太英明了,因此,其他的国君,嫉妒你,才逼着你逃亡。”
国君顿时就开心起来了,和车夫一起到深山去隐居。
车夫趁着国君睡着了,驾车溜走,国君活活饿死。
虚伪的人,喜欢吹捧和被吹捧,一些虚无缥缈的好事情,让他心花怒放,到头来,人生一场空。
一个单位上,虚伪的人多了,敢于讲真话的人,都没有地方容身了。久而久之,真诚的人就会离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但是表扬的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是把子虚乌有的事情,当成成绩,不能做文字成绩。否则,就是人品有问题,心灵也被污染了。
05
第四,拉帮结派:拉拢小人,孤立君子。
《宰相刘罗锅》里有这样的剧情。
文武百官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和珅一挥手,大部分的人都站在他的背后,表示支持。
和珅笑着说:“刘大人啊,你是一个人啊。”
刘罗锅接着说:“我是中流砥柱。”
事实证明,和珅的结局,并不太好。只是他在位的时候,红极一时,拉拢了很多的小人,把一个单位的一部分,变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类的人,总是在一起,但是小人总是更善于拉拢关系,故意疏离君子,并且使劲排挤君子的圈子。
在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随大流,认为人多的地方,就是好人圈。事实上,要跳出圈子看圈子,也许那些孤芳自赏的人,才是好人。
遇到拼命拉拢你的人,不要急着答应,也许他是人品差的小人。
06
人在职场,如何识人?
古人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从一个人的身边的人、富贵、贫穷、得势时的表现来看,人心是什么样子,就一目了然了。
还要懂得,人心是善变的,不能单凭某一时间段的表现来确定,而是要动态管理。
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
愿职场人,以大局为重,别损人害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