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从“低头”开始的
01
诗曰:“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世人皆有争强好胜的念头,却不知,“强者守弱、弱者逞强”的道理。
很多事情,需要反着来理解。或者说,你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就先看一看事情的反面是什么,不打无准备之战。
在明朝作家冯梦龙的笔下,有一个叫赵旭的读书人,因为不懂低头,吃了大亏;因为学会低头,时来运转。人生的起落,皆在低头、抬头之间。
不难发现,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从“低头”开始的。
02
抬头逞能,就是无能。
宋朝宋仁宗时期,在四川成都府,有一个秀才赵旭,寒窗苦读数年,可出口成章,备受当地乡亲器重。
为了一举成名,他带着书童,顺流而下,到了东京,走进考场。
走出考场,赵旭满面春风,他觉得试题太容易了,并且夺魁的事情,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大笔一挥,写下一句诗:“足蹑云梯,手攀仙娃,姓名已在登科内。”
就在他得意之时,宋仁宗召见了他,问:“这个‘唯’字,是‘口’旁,还是‘厶’旁?”
赵旭回复:“是可以通用的。”
宋仁宗看了看他高傲的样子,又问:“吴和矣、吕和台、去和吉......可以通用吗?”
赵旭面红耳赤。也因此弄丢了功名。
很多读书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那些和他唱对台戏的人,都是故意刁难,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自命清高之人,走到哪里,都是曲高和寡。
《隋唐演义》里写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一个人最怕的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有学问,而是心穷。不懂得低头,恃才自傲,就是心穷的征兆。
古人云:“学无止境。”哪有人可以把全天下的智慧都放在脑海里?哪有人可以把三百六十行都弄清楚?哪有人可以一直是天下第一人?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不懂得低头,就会处处碰壁,还会与别人产生口角,造成误会。
比方说,在公交车上,有人拿着包,趁了你一下,你立马就愤怒了,对方也毫不客气地回应了几句。争来争去,一天的好心情没有了,谁都不是赢家。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起码要比沉默更有用。如果不是,那就继续沉默。”
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默默无闻才对,唱着高调,对了也是错了。
03
低头蓄能,伏久必飞。
科考不中的赵旭,耷拉着头,本想回老家,但是想了想,脸上无光。最后决定在东京待几年,等下次开考。
身上的盘缠用完了,他就去帮人写文,赚一些报酬。即便如此,生活还是越来越寒酸。
一个店小二告诉他:“去茶楼里吹笛子,还可以讨来一些钱。”
人到穷尽时,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乞讨,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一定是靠得住的办法。
有一天,宋仁宗和苗太监打扮成普通人,走进茶楼吃茶。过了好一阵子,赵旭也走进茶楼。
宋仁宗看到他衣不蔽体的样子,问:“您这是?”
赵旭说:“一言难尽。只怪学生考究不精,咎由自取......”
宋仁宗心领神会,修书一封,安排赵旭做了西川制置。
《菜根谭》有言:“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因为低头,一个走霉运的人,时来运转。看起来很离奇,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在学习面前低头,就会知道自己浅薄无知,也能真正汲取民间的智慧。就算是最卑微的人,也能够给你提供谋生的方法,讲述生活的要领。
在生活中低头,就能找到生存的办法,怕是要饭,也是一条活路。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堂堂正正的人呢?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人间的冷暖,也会因此变得成熟,失去狂傲之气。
在高人面前低头,就能保护好自己。来日方长,等自己真正有本事的时候,自然可以和高人平起平坐。
在身体方面低头,就不会折磨自己,而是想办法安慰自己。不管怎样,心情愉悦了,面子放下来了,身体就不会遭受损失。
在错误上低头,你就是真正认错了,起码你的态度是好的,你可以正视自己了。从而,避免了一错再错。
春秋时期,孔子在去楚国的路上,遇到一个驼背的老者,拿着竹竿捕蝉,一抓一个准。他立马走过去问:“老人家,您这功夫真好,有什么技巧啊?”
画家丰子恺,画了一幅图——一个农民牵着两只羊。有人指出,牵羊只要一根绳子就够了,不管多少羊,都一样。因此,丰子恺虚心求教。
古往今来,能够称得上能人志士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谦卑。
低头不是错了,而是从错误中走出来了;低头不是无能,而是在默默蓄能,把周边的人,都当成老师;低头不是怕谁,而是尊重他人;低头不是糊涂,而是清醒;低头不是没有出息,而是在蛰伏,让自己有一飞冲天的硬本事。
04
看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
扪心自问,什么是本事?不是你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是你夸夸其谈的样子,还不是你富得流油的样子,而是你低头请教、助人为乐、闷声发财、淡泊名利的样子。
不撞南墙不回头,很悲壮,但不可取。
这一生,能屈能伸大丈夫,争强好胜伪君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