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在单位上,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不必急着翻脸

01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走进职场,和同事相处,和客户打交道。

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很微妙,也很脆弱。毕竟,大家是为了某种利益,不得不拒绝在一起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家人。

同事之间,就像几只刺猬在一起取暖一样,都想得到别人的温暖,又防备别人从自己身上得到温暖。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勾心斗角。

有句话说得好:“不管你做得多好,也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

总有一些同事,让你讨厌,遇到他的时候,你都会愤怒。只是碍于工作,不得不挤出职业的微笑。

聪明的人,遇到讨厌的人,不会急着翻脸,而是做好以下几件事,值得我们学习。

在单位上,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不必急着翻脸

02

第一,责人不如责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贞观政要》里,唐太宗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国君,必须把百姓的生活放在第一位,如果用百姓的利益来供养自己,就像大腿上割肉来吃,肚子饱了,但是人却要过世了。”

天下人,形形色色,你没有办法去理解他们,也不能百分百控制他们的言行举止,连国君也做不到。但是国君要大度,不能去伤害天下人。

要做到刀刃向往,是很容易的,我们随时可以抓住别人的把柄,说别人的坏话。但是要刀刃向内,就很难了,因为我们喜欢“以自己为中心”,让别人围着“自己”团团转。

事实上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别人。

当你遇到讨厌的人的时候,不一定是对方错了,也许是自己错了却蒙在鼓里。

比方说,你被一群讨厌的人孤立了,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你成为了他们眼里的“讨厌的人”。

常常责备自己,就会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讨厌”两个字看淡,对别人的脸色也会好看一些。

03

第二,距离产生美:三观不合,互不打扰。

很多人认为,翻脸不认人,就可以让同事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有道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你可以连续一个月和同事不打招呼,但是你总得因为工作互动,和同事讨论几句。进门出门的时候,也会遇到同事。你不说话,还板着脸,就会很尴尬。

很喜欢这样一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大家在一个单位上班,就像一棵树上的枝和叶一样,或者像两棵长在同一院落的大树,距离很近,但是无法牵手。

因此,我们要明白这样的道理——保持距离,不是空间距离很远,而是尊重彼此的三观,内心上没有交集。正所谓,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莫管别人,这样的话,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就少了矛盾。从而,讨厌你的人,做出任何脸色,都无所谓了。

在单位上,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不必急着翻脸

04

第三,死要面子活受罪:放下面子,无视对方。

《被讨厌的勇气》里写道:“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如果你的脸皮很厚,那么翻脸不翻脸,都没有关系了,因为不会显露出来。

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蒋琬,工作勤勤恳恳,但是一些下属对他不认可,还说一些闲话。

大臣杨戏很傲慢,对蒋琬的问话,常常不搭理。

蒋琬认为,杨戏很直率,有什么情绪,当面表现出来。

大臣杨敏说,蒋琬很糊涂。

蒋琬回应,他真的有些糊涂,有些事情,办得不妥。

后来,杨敏犯错入狱,蒋琬不计前嫌,赦免了他的重罪。

同事之间走得太近,哪能没有摩擦。你不放下面子,就会给自己添堵。正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哪有人可以让你耿耿于怀?

翻脸的情绪,就像一把利剑,剑柄始终在你的手上,又何必用来伤害自己呢?

05

第四,自强者自胜:努力工作,超越对方。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我的一位同事小赵,做事很麻利,和上司走得很近,导致了本办公室的同事不满。一来二去,大家互相讨厌,连说话都觉得多余了。

小赵沉默了大半年。到了年底,他被提拔为技术部负责人。

原来,他一直在读书,并且跟随另一家单位的技术人员,拜师学艺。

自从小赵被提拔之后,那些瞧不起他的人,都围过来,大有“趋炎附势”的征兆。

你比别人强一大截,那么讨厌你的人,会对你刮目相待;你讨厌的人,也会因为你的位置变高、格局变大,而显得很渺小。

并没有谁,值得你一直讨厌。当你讨厌很多人的时候,说明你的格局太小,容不下别人。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通过能力和地位来改变人际关系。

在单位上,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不必急着翻脸

06

任何地方,真正值得讨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假如你的眼睛不看别人,又怎么知道别人在盯着你呢?假如你不回应别人,别人凭什么追着你来说教呢?

讨厌、被讨厌,没有什么不好,这样才是真性情,回头一想,职场也有津津乐道的过往。

没有人值得你去较劲,你只管爱自己。

没有人值得你去翻脸,翻脸是破坏你的脸。

人生不长,翻脸不如笑脸。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