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学会隐忍,才能越过越顺心
01
朱熹在《四书集注》里写道:“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为人也。”
憎恨是恶臭的,善良是美好的,把坏的东西丢掉了,把好的东西捡起来,自己就能快乐了,同时不要过分考虑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活成别人。
通常来说,一个人到了晚年,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就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知道做什么了。可现实来看,仍旧有很多老人,活得闷闷不乐,很容易被社会负能量左右自己,或者因为过分“自由”,导致自己被社会排斥。
聪明的老人都懂得,真正的自由,不是涣散的,而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的。“忍”是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说,人到晚年,要学会隐忍,才能越过越顺心。
02
第一,夫妻相处时,隐忍脾气,心平气和地交流。
每个人都有脾气。任何脾气都没有的人,那就是“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难免要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老夫老妻,这是最难得的缘分,应该倍加珍惜。可是,相处的过程很不愉快,再谈“珍惜”两个字,显得很多余。
看过这样一个观点:夫妻就像两只刺猬,靠近了,会互相伤害,保持一定的距离,伤害没有了,但是无法互相取暖。因此,能够相处一生的夫妻,忍痛拔掉了身上的刺。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夫妻相处时间长了,会有“夫妻相”,但仍旧存在差异。老年夫妻,忍一忍,迁就一下,吃亏是福。
我的祖父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对祖母说:“你啊,什么都好,就是厨艺很一般。”
祖母说:“你呢,烟酒茶,样样都行,我哪能伺候得了呢?”
祖父马上改口:“你做的红烧肉,我很喜欢。”
几句对白,体现了祖父的隐忍。他意识到了“矛盾即将爆发”的征兆,于是主动退一步,让话题拐弯。
诗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既然你懂得了爱人的心思,那就学会迎合,所有的固执,都会变成针锋相对,毫无意义。
在家庭里,做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就像海绵一样,有弹性,还有温暖。日子就会过得很随和。
03
第二,在社会上混,隐忍言语,习惯性沉默。
《扬子晚报》上有一条消息:家住杭州上城区皮市巷一位九十多岁的蒋奶奶,出门时,遇到楼下的裁缝摊主。
当时,裁缝摊主和一对母女在争吵。因为对修改的裤脚不够满意,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蒋奶奶凑过去,说了一些中肯的话。没想到,这对母女回了一句“多管闲事”。
事后,蒋奶奶被气出病了。家人因此和这对母女,争执不休。
老人有两个特点:其一,认为自己德高望重,喜欢打抱不平,做中间人;其二,“老小老小”,气度变小,听不得别人的丑话。
如果老人不能隐忍自己的言语,在社会上就常常会卷入是非之中。蒋奶奶的做法,是一片好心,但是不够理智。
要明白,“旁观者清”的古训是有附加条件的。通常来说,对某件事全程参与了、观察了,才能知道来龙去脉,做出正确的判断,若不是这样,就会“偏信偏听”,习惯性帮助熟人、亲戚朋友说话。
一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连围观都是多余的。
萨迪说过:“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
从认知上来说,老人的思维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难以看透新兴事物;从道德上来说,吵吵闹闹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从家庭来说,老人没有是非,儿女就会放心,家庭就会幸福。
社会上,好人占多数,但是坏人也不少,好坏难辨的人,也有一些。非必要的时候,忍住言语,避免祸从口出。
04
第三,和儿女相处时,隐忍钱财,给自己留下退路。
《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五卷里,有一个叫高愚溪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在官府当差,任教官一职。生了三个女儿,妻子早亡。
高愚溪离开官场之后,一个人住在祖屋里。
女儿们知道,高愚溪积累了几百两银子,就争着接他到自己养老。女婿们也非常热情。
看着女儿们的孝心,高愚溪认为,所有的银子,最后都是女儿的,何不早一点分掉,还省去了保管的责任。
令人寒心的是,高愚溪把银子分给女儿们之后,女儿、女婿的态度,来个大转弯。赡养老人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做了。
“钱是做人的底气”,这句话,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很管用。
老人没有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就不要把钱财都掏空了。对待儿女要关爱,但是关爱要有“度”,不能代替儿女去奋斗,也不能不考虑自己养老、生病、生活等现实问题。
平时,家人相处,不必把钱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更不能因为谁说了几句好话,送了一份大礼,都认为“能依靠一辈子”。
来日方长,养老的退路,多半是自己给的。儿女能够帮助你,但不能保证你百分百满意。
05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忍一忍就过去了,忍不住就麻烦了。
曾子说过:“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外面有很多眼睛看着你,有很多手指点着你,这会让你不知所措。因而,如何隐忍,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当时的状态来确定,不能完全依赖外人。
除了以上三件事要隐忍,在评价别人、指点孙辈、教育儿女、呼朋引伴、花钱等方面,都要隐忍。最好是,做一个具体的养老规划,晚年的时光,一直朝着幸福出发。
人到晚年,要活得顺心,就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