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格言联璧》:看清一个人,四件事就够了

行走天地之间,难免要和别人打交道。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大了,各种人都会遇到。

人心叵测,不学一学识人术,吃亏的是自己。

以古喻今,若能懂得《格言联璧》书中提到的四件事,就能彻底看清一个人。

《格言联璧》:看清一个人,四件事就够了

01

难事,看担当。

作为普通人,难免有“畏难”的想法,谁都愿意避重就轻。如果难题轮到自己头上了,还会躲避。

因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推诿”的人。他们把难题丢到你身上来。这样的人,不可交往,他会让你越活越难受,甚至背黑锅。

有责任心的人,在难事来临时,镇定自若,能做出决断,有所行动。

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时,有个叫少正卯的宠臣,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

当孔子指出少正卯的过错时,少正卯主动迎合孔子;周围的大臣也说:“罪不至死。”

孔子说:“不诛之,无以为证。”

如果执法不严,鲁国就可能大乱。因而,孔子顶住压力,治罪了少正卯。史书评价:“养高华士太公诛,孔子偏将少正除。”

三个月之后,鲁国移风易俗,人们安心劳作,士气大振。

一个人要是躲避困难,困难反而会追着你跑,甚至你被困难打败。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把事情扛起来。

要懂得,任何一件大事,只要扛住了,就会成事。困难,也是欺软怕硬的。

人与人交往,个个都主动承担责任,就能互相放心,把合作的事情、天下的大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02

逆境,看胸襟。

每个人都期待一帆风顺,但是风却从“东南西北”吹来。今天顺风东行的人,明天就逆风而行了。

总有人,见风使舵,显得格局特别小,甚至会因此弄丢自己。有大格局的人,会坚持做自己,逆境中,更显坚强。

当鲁国欣欣向荣时,齐景公送来了歌女和宝马。鲁定公从此不理朝政,和大臣季斯,每天看歌舞表演,骑马外出游玩。

孔子被冷落了,不管如何提建议,也是孤掌难鸣。他说:“彼妇之口,可以出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离开鲁国,孔子周游天下,也多次被困。

在宋国时,他和弟子没有了学堂,就在大树底下讲课。宋国的司马派人把大树砍倒,孔子就和弟子去了郑国。

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但是你不要争辩,更不要和别人对抗。

如果一个人,在困境之中,能够沉淀自己,假以时日,就能崛起。正所谓,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有多大。

因为逆水行舟,所以击打出的浪花特别大。

《格言联璧》:看清一个人,四件事就够了

03

临怒,看涵养。

愤怒,是一个人的情绪,但是我们要明白,随意愤怒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他的怒气,会波及到你。

吴王阖闾,趁着越国的国君过世,派兵去攻打越国。因此激起了民愤,阖闾大败而归。

阖闾过世后,吴王夫差,每天都想着要替先王报仇,于是派兵攻入越国的椒山之下。

越王勾践“以怒制怒”,认为自己是势不可挡的,也不能做缩头乌龟。他说:“伐而不战,以我不能军矣。”

吴越交战多次,越国大败。

从春秋到战国,吴越争斗多年,但是他们只有匹夫之勇。终究被秦国打败。但是秦国实施暴政,于是留下了“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古训。

古人说:“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所有的愤怒,都是在消耗自己,并且是毫无意义的。能长久的人,一定是有修养的,就是被人怒骂,也不会顶撞。

总有一些人,火气上来了,就不管不顾;等火气压下去了,才知道自己犯大错了,悔之晚矣。

不管是你本人,还社交,都不要和“愤怒”在一起。修炼自己的脾气,不计私仇,静待人生沉沉浮浮。

04

群行,看见识。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看不出有多厉害。唯有人多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更厉害。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可是人和人一起不比较,就看不到差距,就找不到进步的方向。也不知道,言行举止,到底对不对,是否符合道义。

做人不要盲目去突出自己,但是也不能总是我行我素。

孔子和弟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时,三天都没有吃东西。忽然,看到一个九尺高的人出现,子路站出来,保护大家。

孔子在一旁观看,说:“何不探其胁?”

子路按照孔子的说法,打败对方。可见一斑,“胁”是对方最弱的地方。

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到底谁说得对呢?说到点子上的人,才是对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是对的。此外,人群里的话,就是夸夸其谈。

能够从群体里,出类拔萃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也能看清对方的实力。

《格言联璧》:看清一个人,四件事就够了

05

《格言联璧》里说:“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一个人被看清之后,就会发现,判断其是否值得交往,能不能合作,就是凭借“智慧和道德”两件事。

遇到难事、身处逆境、情绪爆发、群处,都是体现智慧和道德的最佳时机。你静心看,慢慢琢磨,就会发现,对方的人性,人品,心思。

当然,我们更要以人为镜,修正自己。也要知道,你在看清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看清你。

想要遇到良师益友,还得你自己修身养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东周列国志》《格言联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