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女人,在帮助婆家时,会守住这三条底线
01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女人出嫁之后,生活场所,多半以婆家为主。
按照传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把公公婆婆当成父母,把丈夫当成依靠。同时,把儿女当成手心里的宝,母凭子贵。
想法很好,但现实不会如你所愿。毕竟,情感互动是双向奔赴的,公公婆婆把儿媳当女儿养,有难度;儿媳把婆家当父母家,也是如此。
因此,在某些时候,女人总得把自己当成“外人”,学会冷眼旁观,以下三种忙,需要把握尺度,千万不能越过底线。
02
第一,需要帮丈夫赚钱,但不能独自“养家”。
古人说:“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种地。”
今天的人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诚然,任何时代,夫妻都要比翼双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否则,这个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特别是那些三观不合的夫妻,恨不得早一点离婚,哪能过好日子呢?
女人想办法帮助丈夫赚钱,一方面是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一方面是让婆家变得富有。毕竟,小家庭好过了,大家庭也能得到一定的恩惠。
但是女人要搞清楚,帮丈夫养家和赚钱是两个概念。如果女人和男人的位置更换了,男人很软弱,女人在外头抛头露面,不管有钱没钱,女人都会吃亏。
在明朝小说集《石点头》第十一回中,有一个叫宗氏的女人,生于唐代,家住洪州府,丈夫周迪,靠外出做生意谋生。
安史之乱的时期,到处都不得安宁,周迪为了躲避战祸,多年没有外出,家里“坐吃山空”。
为了赚一些生活费,周迪拿着母亲的养老钱,决定去襄阳进货。
婆婆对宗氏说:“兵荒马乱的,你和周迪一起去吧。”
到了襄阳,周迪遇到了盗贼,本钱都弄丢了。没有了钱的生意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宗氏一边安慰丈夫,一边到处去凑钱。
再后来,夫妻两个人流落到扬州,遇到了“两军对垒”的困局,周迪更加惊慌,宗氏把讨来的钱,精打细算,夫妻俩才熬过来。
在古代,女人抛头露面去做生意,一般很少见,也很容易吃亏,幸福的女人,多是大家闺秀,养在深闺;在当下,女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男人就会养尊处优,久而久之,男人反而会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
爱情导师涂磊说过:“不要剥夺一个男人的权力,不要履行一个男人做男人的义务。取而代之,只有让男人感觉羞愧和逃避......”
女人在家庭的定位,就是“旁敲侧击”,多给丈夫点赞,并不能“取而代之”。女人太强势,男人会没有面子,也会迷失自我。
03
第二,照顾公公婆婆是孝道,但要看婆家是否感恩。
百善孝为先。于情于理,女人要照顾公公婆婆,还得管好娘家的父母。
劝导我们要做善事的古训有很多,但是要搞清楚“因果关系”。毕竟,所有的付出,都要得到一定的回报,如果一直在付出,并且对方还得寸进尺,那就应该停止了。
有女人说:“公公婆婆不帮忙带孙子,凭什么我给他们养老?”
话很粗糙,但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老人在健康的时候,搭把手,儿女的小家庭就会好过得多,也能赚更多的钱。等老人非常老了,走不动了,小家庭才有能力回报。
有一个“乳姑不怠”的故事。
唐朝时,崔琯的曾祖母长孙夫人,牙齿脱落了,吃东西很不方便。
崔琯的祖母唐夫人担心婆婆长孙夫人饿坏,每天都用乳制品来喂养。经过很多年的努力,长孙夫人越老越健康,活到了百来岁。
长孙夫人临终前,对儿媳无以为报,就说:“愿儿媳的子孙,也能像孝顺我一样孝顺儿媳......”
再往后,唐夫人也能健康长寿,得到了儿孙的孝顺。尤其是崔琯,牢记祖母的嘱托,用心伺候唐夫人。
不难发现,唐夫人对婆婆的恩情,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婆婆也是知道感恩的。
在我们学习古代“孝顺典故”的时候,还要悟透“一报还一报”的道理,不能看一面之词。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家人之间的情感、金钱不能直接画等号,但是要“旗鼓相当”。有时候,孝顺公公婆婆,不一定会得到经济上的好处,起码应该有一句“谢谢”,丈夫也知道你的辛苦。
04
第三,婆家的矛盾需要提建议,但是不能做“决定”。
古人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一家人的问题,总得有一个人来拍板,否则就会变成泛泛而谈。
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中年男人唱主角,女人在配合。如果父母身体还好,也能当好管家的角色。
因此,作为儿媳,最好不要在大事上做决定。
比方说,公公婆婆要买房子,儿媳可以提出建议,说明理由,最后买不买,还得看儿子和女儿的建议。如果媳妇强行阻拦,公公婆婆会认为,这是“多管闲事”;如果儿子答应了,但儿媳在背后反对,公公婆婆会知道,这是“枕边风”。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儿媳,要靠边站,不要把大小事都包揽过来,都说斩钉截铁的话。
05
女人结婚后,从原生家庭成员变成了另一个家庭的女主人,而不完全是“主人”。这种身份的转变需要长期的调整。
恋爱时,任何事情,两个人都包容,但是结婚之后,爱情里就会包含亲情,血脉之情,不再那么纯粹。
聪明的儿媳,总是淡淡的,对待任何事情,也会冷一点。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过:“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作为儿媳,不管多热情,也别失去分寸。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