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走不动了,看看这几个典故,就看清了命运
古人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人的寿命长短,往往是说不清的。有人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只活了六七十岁;有人看起来病恹恹,但是活了八九十岁。
不管活多久,人老了,总有一段时间,自己走不动,需要子女照顾,或者请保姆。
进入了苟延残喘的阶段,很多人就会唉声叹气,非常悲观,说一些“命该如此”的话。
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呢?古人也在探索,并且留下一些典故,若能读懂,就能“以史为鉴”,改变自己的心态——认命,但不是听天由命。
01
曹丕:不求高寿,一切都坦然了。
三国时,曹丕在年轻的时候,请相面的先生朱建平,算一算自己能活多少年。
朱建平说:“您啊,大将军,应该能活八十岁。”
当曹丕四十岁的时候,大病一场,生命迅速冲向终点。
躺在病床上,曹丕没有痛不欲生,而是笑着说:“啊呀,朱建平说我活到八十岁,他是把白天和黑夜分开算的。”
更难得的是,作为皇帝,曹丕要求自己的墓地,不树不坟,不招摇。
对于生死,曹丕是看淡了。
早在217年时,他的朋友王粲过世。他走到灵堂,对亲朋好友说:“王粲喜欢驴叫,我们学一学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灵堂有了驴叫声,气氛很活跃。
诗人王勃,也给曹丕点赞:“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古人认为,“老而不死是为贼”。不要太追求生命的长度了,要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宽度。
人生有质量,比活一万年更好。可怕的是,有的人活着,却作恶多端,还带来无尽的负能量,甚至“啃儿女”。
走不动的时候,需要麻烦周围的人,你若不求高寿,那么大家的压力会小很多,照顾的时候,也会轻松一些。
连做皇帝的人,都不能万万岁,更何况是普通人呢?看清楚了,人生就坦然了。
02
章太炎:调整心态,活着就快乐了。
清末民初外交家伍廷芳,一生忧国忧民。
1922年,陈炯明叛变,他惊愤成疾,在广州过世。他的儿子去请父亲生前的好友章太炎,说起了很多的家事,还有父亲的工作和生活。
一位老父亲,为了工作,忙得头发和胡须都白了;弥留时,还是谈工作,“无一语及家事”。儿子怎么不伤心呢?
章太炎说:“当年的伍子胥,在过昭关的时候,也是急得一夜白头了。”
谈到火葬的问题,章太炎说:“古时候,武大郎也是火葬的。”
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轻松多了。虽然是朋友过世,但是能够非常巧妙地安慰朋友的子女,这样的言语,令人佩服。
想一想,哲学家庄子,在妻子过世时,还能鼓盆而歌。那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人活一天,就快乐一天,这样才没有白活。
人要是熬不住了,就告诉子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
尽量减少痛苦,这是人生最后的尊严,也是留给子女好家风。
想一想,如果家里有一位老人,整日哭哭啼啼,看到亲戚朋友来了,都是哀嚎,这日子怎么过呢?
难不成,年轻人都要陪着老人一起哭泣。在老人过世后,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这是不对的。
日子要持续过下去,世世代代要持续兴旺。
小说《活着》里说:“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多聊一聊有趣的往事,想起自己一生中做过的正能量的事,多给子孙点赞,多看儿媳和女婿的长处,家庭氛围,一准会得到改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最宝贵的,是精神力量,是向死而生的勇敢。
03
伏尔泰:放下欲望,内心就自由了。
1778年,八十多岁的伏尔泰,进入生命的最后时光。
有一天,一个神父走过来,要伏尔泰忏悔人生。
伏尔泰知道,神父要借助他的名气,提升自己的名气;创造一个惊人的热点。于是,果断拒绝了。
过了几天,又有一位修道院院长走过来,要伏尔泰忏悔。
伏尔泰问:“谁派你来的?”
院长说:“是上帝。”
伏尔泰笑了:“真的吗?你把上帝给你的诏书,给我看看。”
做人,为了名,困一生;为了钱,累一生。到老了,如果还不能放下欲望,还要提升自己的名气和威望,老想着赚钱的事情,或者要留下巨大的财富给子孙,这是作茧自缚。
除掉自己的虚名,把金钱给子女,房子是谁的,都不要在乎了。曾经有什么功绩,都可以抹去。内心降低了,有了很多的留白,那就会活得体面一些。
云谷禅师说过:“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得到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把杂念放下了,谁都是命好的人。这是做人的境界。
人老了,走不动了,还要那么多念头干啥呢?你抱着欲望,子女帮你推着轮椅,都会觉得很沉重。放下了,才会如沐春风。
04
记住,认命的本意,是认清命运。
“我命由己不由天”,这句话,给我们一个提升,就是在任何阶段,都可以管好自己的命运,都能过阳光的生活。
作家余华说:“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人老了,但是时间还在;人走了,时间留给了后人。
你对生命的态度,就是你的福气,道理就如此简单。
愿你我,活着有质量,走时有尊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