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结婚之前,去“准亲家”家里吃顿饭,就能发现三个真相
本是两家人,进了一家门,胜似一家人。
亲家,是一门特别的亲戚,因为子女结婚而来,因为子女离婚而散。
当然,若不是有熬不过的坎,是没有人愿意离婚的。
作为父母,盼星星盼月亮,等到了儿女结婚的喜讯,当然会随喜。可是如何才能让儿女婚姻幸福呢?需要强化和“准亲家”的沟通。
带上笑容,带上礼物,坐着小车,去对方家里看看......顺便,来一个饭局,好不热闹。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第一次去准亲家家里吃饭,是有规矩的,也能从中发现很多的真相。搞懂了,能为儿女以后的小家庭生活,提供很多的帮助。
01
菜品,见风俗人情。
大家聚拢了,到底要吃什么饭菜呢?
要知道,准亲家不一定是一个地方的人。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细心的人,会主动关注对方家庭的风俗,起码会主动询问。
在城里,我们到酒楼聚餐,也要问一问,“亲家公、亲家母,喜欢吃什么呀”,而不是擅自做主,随便下几个菜。
当然,如果彼此早就熟悉了,可以随意一些。但是“尊重的态度”,是不能缺少的。
热情好客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热情不要“自以为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加入浓厚的人情味。
《独醒杂志》有一个小故事:宰相王安石招待亲家的亲戚萧某,日过午后,还不见饭菜。
好不容易,大家坐定了,酒也喝了几杯,但是菜很少,只有几个胡饼,几块肉,一碟蔬菜。
萧某坐不住了,把胡饼中间的瓤吃了,就离席而去。王安石把丢弃的胡饼屑,捡起吃完。萧某很惭愧。
从正面分析,体现了王安石喜欢过节俭的日子,但是从人情来说,待客的习惯要改一改。万一遇到一个对胡饼过敏的人,又如何呢?
菜品好不好,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如何安排的问题。我们可以吃青菜、萝卜,但是要知道,准亲家是否能吃辣,有没有过敏的情况?
摆上粗茶淡饭,但是口味和远方来到客人很搭配,这就是礼仪到位了,体现了人情的温度。
要知道,一个不讲礼节的家庭,估计谁遇到了,都会皱眉头。
02
谈钱,见经济水平。
吃饭了,大家喝杯酒,话匣子就打开了。
谈一谈,在什么地方办喜酒,彩礼钱多少?要不要在城里买房子?是否准备了嫁妆,具体什么嫁妆?
互相随礼,红包给多少?
一系列的问题,都涉及到金钱。
有一段时间,江西的天价彩礼问题,备受关注。二十万彩礼,还是中等水平,这样的言论,让人心酸。
据“澎湃新闻”平台,江西上饶二十八岁的刘女士,在上南昌大学期间,就找了一位外省的男友。
两个人准备结婚了,还一起去了男方家。
谈起彩礼,男方父母认为,“至少要五十万吧”。
碍于彩礼太多,刘女士和男友分手了。
后来,她嫁给本地的一个男人,开销也不小:彩礼十八万八,金器五万。
结婚,真的很考验“准亲家”的经济水平。从现实来看,双方都要花钱。
男方要给彩礼,买房子等;女方要陪嫁一台车,或者给很多的金银财宝。大家花钱越多,越有面子。这样的规则,可以遵照,但更需要变通。
什么是经济水平,不仅仅是当下的存款和财产,还要看到未来的前程。
真正聪明的父母,会在彩礼等方面做出退让,并且提高对儿女致富的要求。
有一个词语,叫“偏财”。也就是说,一对夫妻结婚后,两方的大家庭就联合起来帮助他们,很快就能得到一桶金。
想要遇到经济水平很高的家庭,就要高瞻远瞩,期待子女立志成才。千万不要看中那些,生活奢靡的富二代。他们只是拿着父母的钱,迅速走向堕落。
03
习惯,见真实人品。
吃饭是有习惯的。最重要的习惯是——干干净净。
看到客人来了,就算没有好酒好菜,也会把小菜洗干净,把碗筷刷干净。
当你拿到油腻腻的筷子的时候,估计你都没有食欲了。
俗话说:“家干净,人有福。”
唐朝时,小伙子马周,父母早亡,他独自去京城谋生。
为了省租房的钱,他在熟人的介绍下,住进了寡妇王氏家。
王氏靠卖粉过日子,还养活已故丈夫的父母。
很多男子,仰慕王氏的容貌,纷纷来提亲,但是都被拒绝了。
马周做了中郎将常何的手下,因为工作出色,被唐太宗表扬。
常何做主,为马周提亲,走到了王氏的店铺,买了粉,然后说:“非为别事,专为马给谏求亲。”
虽然没有坐下来 好好吃一顿饭,但是常何欣赏王氏“干净的习惯”。不仅家庭干净,情感上,也是干净、纯粹的。
事实上,当一个家庭 变得干净的时候,人品就会提升。乱七八糟的关系没有了,阴暗的心理也没有了。
就像孟德斯鸠说的:“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04
有一位漫画家说:“恋爱呈现出最好的一面,婚姻流露出最糟的一面。”
去准亲家吃顿饭,不是去走马观花,也不是凑个热闹,而是去发现生活中的另一面,为儿女的未来提供参考。
亲家之间,互相尊重,以后的日子,更加和睦;花钱方面,有商有量,婚礼就会很顺畅;人品很好,小家庭会很舒服,寒窑里也有欢声笑语。
当然,作为亲家,其根本目标,就是促成缘分,而不是彼此刁难。
招呼周到,眉开眼笑,缘分水到渠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