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愚蠢:看不清自己
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过一个观点:“拟剧论”。
也就是说,人们的很多行为,习惯像剧中的演员一样,并且希望在表演之后,有人为自己鼓掌。
比方说,一个普通的打工人,老板来到车间的时候,会表现出比之前更加忙碌一些。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贵在自知之明,若是要活给别人看,期待别人给自己什么样的评价,反而会迷失自己。
有大智慧的人,表里如一。正如一句诗:“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不悲不喜。”
生活中,能够看清自己、自我左右,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自律。
01
总是和别人比,最气人。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夔的动物,只有一条腿。
它一蹦一蹦地走路,遇到很多脚的动物“蚿”,于是哀伤地说:“你就好了,居然那么多脚。”
蚿说:“有什么好?你看看蛇,没有脚,一样走得很快。”
一旁的蛇,懊恼地说:“还是看风吧,什么都看不见,但是速度惊人。”
风说:“我没有眼睛,什么都看不见......”
这个故事,被庄子称为“怜”。
动物也好,风也好,都很可怜,并且他们互相可怜。
是啊,大家都看着别人,用别人的优点比较自己的缺点,怎么能够幸福快乐呢?
企业家俞敏洪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不跟别人比较财富、地位和名声,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来如风去无影的东西。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
每个人所处的状态、层次不同,互相比较,就会有差距。
“差距”是让我们找到目标的东西,是让我们朝着更高层次出发的原动力。若不是的话,说明你比对的方法错了。
眼睛盯着别人的幸福,然后看不到自己的幸福,这是何等的悲哀。
城里人有退休金,但是羡慕乡下的空气;乡下有菜地,生活很慢,又羡慕城里的车水马龙......若是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财产互相交换,但是他们不乐意。
全面看清自己、别人,找差距,能进步,这样就不累了。可惜,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好难。
02
看不清自己,就会困住自己。
为了活成别人,很多人费尽周折。
可是一个人真正活成了别人,并不会得到别人的“幸福”,反而会迷失自己。
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个叫桑茂的男子,偶遇了一个老妇。
老妇说:“我是一个男人,只是很会男扮女装,常常混入大家闺秀的房间,要干嘛就干嘛。”
桑茂很羡慕老妇的做法,于是拜师学艺。
学成之后,桑茂去了江西一个村镇,发现一个大户人家,女眷很多,于是流连忘返。
有一天,家主人赵监生以为桑茂是个真女子,起了色心。经过一番折腾,发现桑茂是个男人,于是捆起来,送到官府去了。
作家冯梦龙对桑茂的人生,进行了总结:“福善祸淫天有理,律轻情重法无私。”
总是过“别人的日子”,这是有祸害的。
有一个贬义词,叫“抄袭”。
当你丢掉自己的活法,使劲学习别人,似乎是别人的翻版,那么你就涉及到抄袭了。会这样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活法,就像树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的道理。
哪怕是夫妻,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是活法的不同的。
常常问一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要如何过日子?真的不要在别人的身后,亦步亦趋。
社会学家库利指出:“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之所以要社交,是通过别人,进一步认识自己。千万不要搞反了。
别人的批评、指点,让自己进一步明确方向,积极向上。不能把别人的言行举止,照搬照抄。
03
看清自己,是一个人最大的认知。
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写道:“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常常静下来,想一想昨天的自己,比一比今天的自己。若是进步了,就是欢喜;若是退步了,有则改之。
首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积极行动,若是有人反对,你就深度思考,到底自己错了吗?没有错的话,持续行动,活成不一样的自己。
就像《蜀鄙二僧》里的穷和尚一样,不顾富和尚的建议,坚持一步一步走下去,因此抵达了南海。因为有了不一样的经历,穷和尚变得幸福起来。
然后,借助外物来看自己,便于约束自己的言行,不突破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正所谓,以人为镜,知道得失。
外物是来帮助自己的东西,而不能束缚自己。比方说,看书,是为了成长,而不能照本宣科。
最后,要敢于超越自己,不要停留在“昨天”。每天进步一点点,就算自己没有出类拔萃,但是人生很满意了。
把自己看透了,那么你做任何事情,都会很有把握,从而一举成功。
04
诗人余光中说:“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不然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百米之外的东西,但是看不清自己的鼻子和眉毛,也不知道嘴巴是什么样子。
常常闭上眼睛,用心看世界,就会发现“自己”了。
真正成大事的人,有恒心,很用心,会诚心,能全心......这就是活自己。
余生,睁眼看世界,闭眼看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