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去谁家里串门做客,礼有“三送、三不送”
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要空手去别人家做客。”
带着小礼物去串门做客,这是应有的礼貌,也体现了人情味。
当然,我们还要讲究“礼尚往来”。若是接受了礼物,就要懂得“回礼”,并且下次去别人家串门,也带着礼物,表示诚意。
孔子也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送礼,才能促进感情呢?若是随随便便带点东西,也许会令人厌恶。
主动学会礼物“三送、三不送”的方法,利人利己。
01
礼物送“三样”,助人为乐。
说出去的话,收不回;送出去的礼,也是如此。
若是你发现自己送错了礼物,然后回头去要回来,或者和人解释,彼此都很尴尬。更有可能,别人拿到礼物后,立马就拆开了,无法复原。
因而,送礼之前,考虑清楚,然后做出决定和行动。
从人情的角度来说,送礼不仅仅是给了一样东西,更是对人的帮助。
很多人,借助串门的机会,送一份礼,让主人感觉到“雪中送炭”。
其一,送别人急需要的东西,解燃眉之急。
北宋有个叫胡恢的官员,因为犯了小错误,被开除了。
没有了工作,他变得穷困潦倒。
有一天,权臣韩琦和胡恢在一起,胡恢说:“长安风雪一家寒。”
韩琦会意,让胡恢写了一篇文章,并且和几个同事一起周旋,恢复了胡恢的官职。
送了一份工作给穷苦而有才华的人,这是“君子成人之美”。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而是别人急需却又一时无法获得的。”
不管是谁,都有生活、工作、婚姻、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你能发现,并且能够以送礼的方式,予以解决,那就最好不过了。
其二,送生活实用的东西,避免浪费和奢侈。
送一些外包装很大,但是里面只有一两个玻璃瓶之类的礼物,花钱很多,但是谁都厌恶,也没有实际用途。
对于一些老人来说,你给他一辆车,还不如给一袋米,一桶油。
对于做家务的女人来说,你给她一件旗袍,不如给一条围巾,一副手套。
对于一个开出租车的男人,你给他一瓶酒,不如给一瓶水。
东西要用起来,才有价值,若不然,只有价格。
生活好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节俭的传统,也不要看不到别人的真实生活状况。任何一样东西,能让对方用起来,就对了。
其三,送孩子喜欢的东西,添加一份快乐。
任何一个家庭的孩子,都“宝贝”。若是你让孩子开心了,家里的大人,也会感激你。
并且,孩子需要的小玩具,小零食,都不贵。你送出去了,花钱少,快乐多。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对于那些帮你忙的人,你送礼给他,然后就不要去惦记了;对于穷困的人,你送礼之后,就不要让对方感恩了。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02
礼物“三不送”,通情达理。
去串门,送礼是规矩,不送是“道理”。
如果一件礼物,变成了负担,反而会因为礼尚往来变得麻烦,彼此都纠缠不休。
但凡体现出礼物的“负能量”的东西,让人不愉快的东西,都不要送。
以下三件礼物,可以直接判断,送出去了,还不如“空手”去串门做客。
首先,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不要送出去了,避免总是惦记。
有多少人,可以忍痛割爱?
大部分的人是做不到的,就算做到了,也会耿耿于怀。这是给自己找不愉快。
北宋的沈括,在金陵做官时,得到了一块小石碑,上面记录了齐海陵王的人生。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他爱不释手。
同朝为官的夏元昭很不识趣,把这块小石碑顺走了。导致沈括“被动送礼”。
最可惜的是,石碑被弄丢了。沈括落得一声叹息。
其实,一开始,沈括就不要送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要夺人之爱,也不要割让自己的“爱”。免得事后还懊恼。
然后,过于贵重的礼物,不要送,避免受贿的嫌疑。
礼尚往来,图的是开心,若是你给人家百万大礼,人家不知道应该接受,还是不接受。
接受礼物,就是受贿赂,不接受就是不领情。更可怕的是,人家以后,用什么来还礼?
一个价值连城的戒指,一件奢侈的衣服......都不要送,会给社交带来麻烦。
最后,寓意不吉利的礼物,不要送,避免彼此闹心。
我们要懂得,入乡随俗。
你认为很喜气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甚至认为这是晦气的东西。
比方说,有人喜欢“棺材装饰品”,认为是升官发财的征兆。可是你把装饰品送给年迈的老人,肯定会引起悲观情绪,认为你在诅咒人。
还比方说,某地的习俗,不能吃猪肉,你提着几斤猪肉去做客,可能会被轰出去。
送礼,同时也是送祝福,送吉祥,千万别不知道。
03
作家卡莱尔说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到越保险,运气也越好。”
串门做客,关键是“周到”两个字。
主人考虑周到,让客人满意;客人考虑周到,客随主便。
礼物也要周到,添加一份喜气,带来良性互动。
买礼物是要花钱的,而花钱的初衷,是“买开心、改变生活面貌”,千万不要花钱买罪受。
学会送礼,不是图别人什么,而是一种情愫,一份真诚。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