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夫妻关系变坏,大多是从以下三件事开始的
01
很多人以为,找对象,关键是门当户对。
也就是说,两个家庭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社会地位都差不多;两个人,三观有很多共同点。
诗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可惜,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人生都不会回到当初,时间也不会停顿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迁,原本浪漫的爱情,变得千疮百孔,原本门当户对的两个人、两个家庭,变得参差不齐。
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夜致富;有人迷茫,不知所措;有人随波逐流......原本,夫妻就像同林鸟,风风雨雨一起飞;后来,有人一飞冲天,有人使劲拽后腿,该走散的,走散了。
不一样的认知,变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因此说,人到中年,夫妻关系变坏,大多是从“认知差”开始的。
02
第一,金钱的认知不同,家庭变穷。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对夫妻。
他们二十多岁的时候,在乡下当老师,生活简单,收入不多不少。
三十多岁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还在城里买了房子,经济上的压力,如约而至。
女人说:“这点工资,如杯水车薪,我们去外面闯一闯吧。”
男人说:“没技术,没门路,没人脉,靠什么去闯?没啥,等房贷还完了,日子就好了。”
女人很生气:“还完房贷要二十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说完,女人果断辞职,去了大城市创业,并把孩子送到了大城市的学校读书。
不管女人多努力,男人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使劲泼冷水。夫妻的感情,从此变得糟糕,家庭也因此变得更穷了。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如果两个人的金钱观不一样,那么就没有办法“劲往一处使”,双方在赚钱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最可悲的是,一个努力赚钱,一个总是败家,金子进了家门,也会从窗户上飞出去。
要过抠门的日子,还是要大方一点;要创业,还是打工;要在本地创业,还是去外地......关于钱的认知,会带来一系列的矛盾。
人到中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如何赚钱养家,需要思考,并付出行动。如果夫妻对赚钱的认知有差距,那就没有办法行动。
03
第二,社会的认知不同,无话可说。
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丈夫天天去应酬,很晚回家,应该怎么办?”
很多男人,因为工作,常常去参加应酬;也有一些人喜欢狐朋狗友,把吃吃喝喝当成了习惯;还有一些人,主动去结交异性朋友,乐此不疲。
作为女人,每天在家等待男人回来,内心有多焦虑?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到底有多难?想来想去,就难免对婚姻失望。
好的婚姻,夫妻两个人的圈子是叠加的。坏的婚姻,两个人的圈子,是各顾各的。因此,形成了对社交的认知差。
同理,对于社会的认知不一样,导致社会观念不一样。社会认知差,还会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三观不合。
有一对夫妻,男人在工地打工,每天回到家,饥渴难耐,但是他只能喝昨天的冷开水。因为女人认为,昨天的开水,倒掉了,太可惜了,要坚持过节俭的生活。
刚开始,男人忍了。但是持续多年后,男人生气了,把冷开水倒掉了。他认为,做人,永远不要吃“烂梨”——把好的食物吃掉,坏的食物丢掉。
很多夫妻,因为生活琐事而争吵,本质上就是社会观念不同,对事物的想法不同。如果不能彼此理解、改变,日子也会水火不容。
04
第三,教育的认知不同,孩子为难。
应该,很多家庭都存在教育孩子的难题。
送孩子去大城市读书,还是在乡下读书呢?要在县里的哪一所学校才好呢?
不管夫妻如何做,都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做法却不一定相同。
选好了学校,接着要讨论教育的方法,到底应该上辅导班,还是不上呢?孩子的学科成绩,用什么方法来提升呢?
夫妻都是“恨铁不成钢”啊,但是方法论上,却各执一词。尤其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夫妻都难以克制自己的想法。
孩子站在父母中间,不知道听谁的。
更可怕的是,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产生了几方面的认知差。孩子有了自己的观念,不再服从父母的安排,家庭的麻烦,连绵不断。
大人总以为“姜还是老的辣”,却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孩子总以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却忽视了经验的重要性。
05
世事无常,有人选择闭上眼睛,听天由命;有人选择睁开眼睛,探索世界的真相,反复折腾。
好的夫妻,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比方说,爱国主义者闻一多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目不识丁的高孝贞。结婚当天,他是很不愿意的。
婚后,闻一多鼓励高孝贞去学校读书,两个人还互相写情书。当高孝贞变得知书达理的时候,夫妻的感情就越来越好了。
认知是可以改变的,认知差是可以消除的。
其一,根据家庭的情况,夫妻一起强化学习,提升方方面面的认知。
其二,注重平时的沟通,遇到事情了,第一时间是商量,而不是争执。
没有人可以生活在舒适区里,生活会逼着你前行。如果你不愿意走,不仅会被社会淘汰出局,还可能被枕边人抛弃。
夫妻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就是认知一致。那些认知差距越来越大的夫妻,一个拼命冲锋,一个站在原地,南辕北辙。
岁月如梭,别总是生活在昨天的“相濡以沫”里,要生活在今天的“并驾齐驱”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