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多音字(多音字辨音是什么意思)
想说辨你不容易——多音字教学之困惑
识字认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教师自然不敢怠慢。然而令笔者头疼和困惑的是多音字教学。
比如七年级上册《春》一课中的“薄雾”一词中的“薄”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báo、bó、bò。《现代汉语词典》中“薄(báo)”字的注释共有五条;“薄(bó)”字注释的第一条就是“薄(báo)”,组词示例是“薄雾”。你说说看,这个“薄雾”的“薄”字的读音,到底给学生该怎么教呢?
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澄”字,字典中有两个读音:chéng、dèng。“澄(chéng)”字注释为“【动词】使清明;使清楚;使浑浊变为清明”,组词为“澄清”;“澄(dèng)”字注释为“【动词】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组词为“澄清”。同一词语,读音不同,差别细微,绕来绕去,确实费劲。
再比如课文《枣核》中的“核”字,“核(hé)”字注释为“核果中心的坚硬部分,里面有果仁”,“核(hú)”字注释为“义同核”。《枣核》中的“核”字到底读哪个好呢?
想起自己某年暑期培训时,一位博士学位的教授在授课中举例时说到了“陈寅恪”,他在黑板上写了“陈寅恪”三个大字,若干人脱口而出“陈寅恪(kè)”,与此同时也有三两个人声震屋瓦地朗声道:“陈寅恪(què)。”只听教授笑吟吟地说:“看来有的老师学识不错嘛。”完了他一字一顿地读道:“陈寅恪(què)。”而且他把“恪(què)”字读得分外响亮。读恪(què)的那几个人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一个语文教师,竟然读错了字音。读错的那几位心下嘀咕,印象中这个字就是读“kè”的呀。
课间时候,课堂上读“què”的一位有些得瑟:“还语文老师呢,字都读错了。学浅才疏,误人子弟啊!”旁边在课堂上读错的几位自然不敢接话,学浅才疏倒也不怕,误人子弟可是不可饶恕了啊。
“陈寅恪”的“恪”字到底该怎么读?查阅字典,“恪”条目下,只有一个“kè”的读音呀!但你去查阅相关资料,就会知道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名讳中的“恪”字究竟应该读什么音,是kè还是què,已经在报刊上和网络上讨论了好几年了,至今没有确论。但我以为读“què”的,无论证据如何充分,字典上没有这一注释,就不应该在教学中混淆视听。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我以为一些有异读音的汉字,应该予以规范,以避免师生在教学中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想说辨你不容易——多音字教学之困惑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