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端阳那儿端阳是什么意思(这里端阳,那里端阳)
忆端午童谣:这也端阳,那也端阳,出门一望麦梢黄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门头上,出门一望麦梢黄。 这也端阳,那也端阳,处处都端阳。”我看到了头顶的葡萄藤爬满了一整个木架,太阳光透下来,满地的金豆子,外婆摇着蒲扇,我坐在外婆的身旁,跟着她这样唱着…………
又是一年端午节,此刻当我再次念起这首童谣时,眼前又禁不住模糊一片,透过记忆的画面隐约中仿佛又看到了那一浪高过一浪黄澄澄、金灿灿、一望无垠的庄稼地。麦子熟了,饱满硕大的麦穗沉甸甸的被火辣辣的太阳晒黄了脊背,晒弯了腰,笑吟吟的昭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北方的端午节,少了雄黄酒、赛龙舟和花瓣水,而走亲访友却是最传统的习俗。记得那时候,外婆总是早早的采回艾叶,晒干后会在这一天挂在堂屋的墙上,驱邪避灾、清香四溢,神清气爽地有说不出的舒畅。艾叶是药,也可熬了汤喝,祛湿除风、老少皆宜。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这天,出嫁后的姑娘带着娃娃,(kuai)着满满一篮子礼物,欢欢喜喜的回娘家拜望父母,成家了的兄弟姐妹们也会借此佳节团聚一堂、互相问候。
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用苇叶糯米包了蜜枣、红豆、花生、松仁、瘦肉的各种馅儿的粽子,蘸了白砂糖,一口下去又香又甜。平常人家有蜜枣、红豆、花生馅儿的就够了,松仁、瘦肉馅儿的到哪里都是稀罕、金贵的东西,这都是我儿时端午最期待的美食。
如今,各种各样的粽子,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卖,想吃便买些回去,生活实在是好了,但那欣喜若狂的感觉早已烟消云散,内心的情愫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在乡下,端午节也是农人们忙碌的时节。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季的大雪,农人们把它比作麦苗的棉被,到了春天冰雪化成水,滋润了干旱的麦苗,幼苗返绿便可顺利度过春旱。
五月初五上下,正是冬小麦成熟的季节,亦是华北平原上小雨季来临的时候,农家都在赶着抢收丰收的麦子,心情倒也爽快,于是打麦场上热火朝天、汗流浃背的景象就特别惹人的眼。有一家几口出力挥使着镰刀割的,有大型收割机来往嗡嗡轰鸣,吐出打成的麦籽的,有人吆喝,有人在地头歇气聊天的,那场面真像在打仗,紧张、忙碌,热火朝天,谈笑声不绝入耳。
有一年的麦忙我记忆犹新。那一天父母起了个大早,简单吃过早饭就开始忙着收拾工具,收割机下我家的麦田,我也跟着去了。早上十点钟左右,太阳就端坐在当头,毫不留情的烘烤着大地,父母忙着招呼机械没工夫管我,这时几个小伙伴们就在麦场空地的几堆麦秸垛上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游戏。个个生龙活虎的跳上跳下,一阵疯跑,一阵互相追打,乐的不得了。顶着烈日浑身上下的汗水泛着油光,黑黢黢的,满身的灰土,活像一条条浑水里的土泥鳅。
好不容易等到收完麦子,一到家我就一屁股坐在水池里,别提多凉快了。或许是一热一凉起了反应,到了傍晚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全身发烫,上吐下泻,妈妈赶忙放下手中的碗筷,背着我就去了村东头的诊所。
路上妈不住的说着:“快到了,快到了。”
我无力的听着妈急促的气息,感觉她背着我有些吃力。
“妈,我沉吗?”
“恩,娃儿长大了,妈快背不动了。”
“等我长大了,背妈。”我努力大声说着。
“娃儿长大了要娶媳妇,娶了媳妇就顾上妈喽!”妈妈轻声的笑了。
“我不娶媳妇。”倔强的一本正经。
“傻孩子……”
我额头冒出了冷汗,头晕眼花,紧紧的搂着妈妈的脖子,后来妈妈说的话我有些听不清了,只是觉得俯在妈妈的背上很暖和,脸也被她身上的薄褂子沁湿了。
那年我9岁。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门头上,出门一望麦梢黄。 这也端阳,那也端阳,处处都端阳。”多年后的今天,我在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又念起了这首童谣,思绪翩翩,惭愧不已。
这里的端午也吃粽子,这里的粽子也很香甜。只是那金黄的麦浪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儿时的童谣再也听不到了。还有我的故乡,我的亲人啊,原谅我总是不在你们的身旁,那一方生我养我水土和乡情,永远是我挥之不去的忧伤。
不管我走多远,妈妈的味道总是伴随着我一路成长。只是我的心愿未了,妈妈,因为我的梦想留在了遥远的远方。等儿圆了心愿回家,再也不和你分开,不分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忆端午童谣:这也端阳,那也端阳,出门一望麦梢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