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曲谱(《大风歌》怎么唱?)
长歌大风诉离苦 |《大风唱》打谱
历史上,姓汪的琴人不止汪元量。老汪在几年前整理过清代人的音乐著作,翻到了徽州婺(wù)源(婺源今天属于江西)人汪绂(fú)的《乐经或问》。近来更详细了解了汪绂的著作,知道他也是个琴人,著有琴谱集。
汪绂字灿人,号双池,又号重生,人称双池先生。汪绂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人,他从没当过官,是个专业的老师,以教书为业。清代的徽州是个文化宝地,出了不少文人学者,汪绂就是其中之一。汪绂主要研究的是儒家学说,他对《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礼记》等等儒家典籍都有研究,著有论著,因此他在《清史稿·儒林传》里有自己的传记。
汪绂墓碑(图片来自网络)
琴家査阜西先生在《琴曲集成》里收录的《立雪斋琴谱》的提要里谈到,汪绂著有琴谱集《乐府外集琴谱》一种,与汪氏其他的著述一道,在汪氏生前没有刊行。清光绪癸未(1883)季秋,由紫阳书院刊刻汪氏遗著,此琴谱才刊出。至光绪丙申(1896)改名《立雪斋琴谱》重刊行世。
据《立雪斋琴谱》潘纪恩的跋说《乐府外集琴谱》的出版者“未精琴学,致指法、徽位有错误”,对比两个版本的《大风唱》,确实如此,且《立雪斋琴谱》所用减字谱,与现今通行减字谱更接近。因此老汪打谱《大风唱》就以《立雪斋琴谱》为底本。
江西婺源(图片来自网络)
两个琴谱集基本相同,收有汪绂改订的传统琴曲九首,新著琴歌七首。《乐府外集琴谱》四卷,按“调意”排列古谱、新著。《立雪斋琴谱》二卷,上卷为旧谱,下卷为新著。
《大风唱》是汪绂原创的蕤(ruí)宾调琴歌,老汪按惯例定七弦散音为“2356123”,紧五弦定弦。两个版本的《大风唱》均为五段,标题、歌词相同,指法大同小异。指法小异之处,老汪就音乐的听觉效果作对比,取其佳者。
琴曲的打谱,讲究“句读(dòu)”(即断句),这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规律相通,琴歌的打谱尤其如此。琴歌曲调的节奏、强弱、断句、气口,都需要根据歌词的韵律和意思来配合。我们结合歌词来理解这支琴歌:
(一段,吹衣叹)大风胡为乎吹我衣,我衣蓝缕兮风吹之。凄我心兮辛酸悲,风兮风兮胡尔为?
(二段,吹尘埃)大风胡为乎吹尘埃,尘埃起兮不分黑白。黑白不分兮我心哀,风兮风兮胡尔为?
(三段,过段)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絺兮绤兮,凄其以风。道之云远,曷云能从?
(四段,吹浮云)大风胡为乎吹浮云,浮云去来兮或聚或分。或聚或分兮,何所用之?风兮风兮,徒乱人。
(五段,带尾“山重山”)桃红梨白兮幽兰有芳,望我良人兮各天一方。各天一方兮,忧心如狂。山重山兮水重水,愁肠挂肚何时已?长歌大风诉离苦。风兮风兮,何不为我吹入良人耳?
第一段大风吹衣服,衣服蓝缕,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叹,形容儒者开拓进取之艰难。
第二段大风吹起尘埃,让天地迷蒙,不分黑白,比喻儒者面对世道混乱、黑白颠倒,悲哀无奈。
第三段以泛音作为乐曲的过渡,取《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指那些在位的官员,不知培养自己的德行。而我不贪求、不嫉妒,为何没有好的结局?又取《诗经·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 絺(chī)、绤(xì)是细葛布、粗葛布,单薄,穿着感到凉风袭人。《诗经·邶风·雄雉》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汪绂歌词改为“曷云能从”,路漫漫兮,如何能坚持正道?
第四段以随风飘散的浮云,喻指儒者的无能为力。
第五段以桃李、幽兰起兴,写品格高尚的儒者之间的交往。友人天各一方,望大风寄托心中所思所想,与友人互诉衷肠。
《立雪斋琴谱》
査阜西先生认为汪绂的琴曲有中州派的风格,清人认为中州派琴曲“高古端严,宽宏苍老”,老汪在弹奏《大风唱》时亦有此感,所用速度较为舒缓,切不可急躁、狂暴。而根据歌词,该曲表达了儒者感叹世道混乱的悲愤和无处施展抱负的无奈,因此弹唱时还有几分苍凉。
结合汪绂的生平,可以推测《大风唱》是一曲孤愤儒生的悲歌。就打谱《大风唱》看来,从指法、音乐听觉审美和歌词编配来看,汪绂作为琴人,在琴乐创作实践上,还显不足。应当说,汪绂的作品是典型的儒生的琴曲,而非琴人的琴曲。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长歌大风诉离苦 |《大风唱》打谱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