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专题】现代文阅读专练
一、作文
1.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后,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新老师、新同学。他们有的勤学乐学、有的热情开朗、有的助人为乐,有的俭省节约,有的多才多艺……这些新老师/同学,一定使你的初中生活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欢乐。
请以“夸夸咱班的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手,很干净
①感谢命运,他遇到了王老师。她那句“你的手,很干净”,激发了他心中对美好的向往。
②朋友在一家五百强公司当财务总监,每年教师节,他都要驱车五六百里,去看望一位老师,不管刮风下雨,几十年不变。“王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他说。
③王老师是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的老师。在遇到王老师之前,他曾是班里最“坏”的学生。那时,他父母离异,跟着奶奶过生活,成天穿得脏兮兮的不说,学习成绩也差,还爱打人骂人。同学都不喜欢他,没人愿意跟他坐同桌,他只好一个人坐在偏僻的角落。他也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他一到上课就捣乱,经常被老师带到教研室挨训。
④有一次,他被带到教研室时,遇到了一位从未见过的漂亮女老师。女老师微笑着,用温柔而清脆的声音说:“你叫什么名字?”
⑤他不理她,只倔强地抬着头。女老师看了看他的作业本,上面写着:王大鹏。老师笑了,说:“咱俩一家呢,你姓王,我也姓王。”“那你叫王什么?”他带着恶作剧的口气问。王老师一点不生气,她伸出食指,在唇边按了按,小声说,嘘,保密。明天你就知道了。然后又说,我知道你父母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为什么?因为,老师顿了顿,用神秘的口气悄悄说,他们认为你会是一只大鹏鸟,非常非常厉害的一种鸟,飞得又高又远。
⑥“不,我是一个坏学生!”他继续跟她顶牛。
⑦“不是这样的。 我听说你有好多优点,比如勇敢,比如聪明。”
⑧“没有! 我全是缺点!”他举起手擦了擦鼻子。在他举手的一瞬间,她看到了他的手。两只手白白的,指甲也有认真修剪过的痕迹。“你的手,很干净……”王老师说。他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再偷偷看看自己的手。他那天因为打水枪,把手上的脏全泡掉了。指甲也泡得发软,他顺手剪了剪。他没想到,手洗得干净,也是优点。
⑨“现在我有点事,用你洁净的手,帮我抄写一段话如何?”他半信半疑:“叫我写字?我的字很难看。”她拿过他的作业本看了看说,这字并不难看,只是有点潦草,要是写工整了,说不定很漂亮。她说完就出门了,只把那段文字和一个笔记本留给他。他坐着发了一会儿呆,心想,要不然就试试?
⑩他那天的心情非常平静,只想把那一段话写漂亮点。他刚刚写完,学校的放学铃就响了,没有看到老师回来,他飞也似地跑河边捉蜻蜓去了。
⑪第二天上课,王老师出现在他班上。原来,王老师是新来的班主任。王老师笑着说,王大鹏同学昨天问我叫什么,现在我可以说了。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三个秀丽的字:王小雪。然后又说,王大鹏同学是我认识的我班第一位同学,他叫大鹏,我叫小雪,证明他比我厉害。他的手非常干净,字也写得漂亮,大家看。她拿出那个笔记本,给同学们看。“我相信王大鹏同学,会像他写的那样,非常非常了不起。”
⑫自此后,他变了,每天不光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而且不打人骂人了。他的每一次小进步,都得到王老师的表扬。再后来,他的成绩一点点提高,做了语文课代表;五年级时,当上了班长。中招时,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
⑬他说,如果不是遇上王老师,他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但感谢命运,他遇到了王老师,她一句“你的手,很干净”,激发了他心中对美好的向往。
⑭他后来知道,王老师让他抄的那段话,是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如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选自(扬子晚报》2017年12月1日,有删改)
2.阅读全文,梳理概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每年教师节 ①
② 班里最“坏”的学生
在教研室遇到王老师 ③
遇到王老师之后 ④
3.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首段的作用。
5.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分析。
【答案】2.①都要驱车五六百里,去看望一位老师 ②遇到王老师之前 ③恶作剧地反问,跟她顶牛 ④不仅洗手而且不打人骂人,向往美好 3.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他”面对王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而“半信半疑”的矛盾心理。 4.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王老师的话激发了“他”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开篇点题,照应题目“你的手,很干净”;引起下文对往事的回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5.①漂亮温柔:王大鹏初次见到王老师,看到一位从未见过的漂亮女老师。女老师微笑着,用温柔而清脆的声音与他说话。②富有智慧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王老师告诉大鹏,他不是坏学生,而且有很多优点,并用“你的手,很干净"等赞扬的话语教育他。
阅读三石的小说《白菜石》,完成下面小题。
①龚一笑,饶城师院教授。我跟他亦师亦友,虽然他大不了我几岁,却是我正宗老师。在饶城奇石收藏界,龚一笑名望极高,算得上是鼻祖级人物。早年,龚一笑经常跋山涉水掏拣石头。那时玩石的人不多,赚两个钱只够糊口,石头自然抵不过馒头。如今日子好了,有钱人也多,玩石的人多了起来。而此时,龚一笑已是奇石满屋,且大部是拣来的,没花几个散碎银子。
②正所谓近朱者赤,经常跟龚一笑在一起,多少受些影响,家里也有些藏石,有的是跟龚一笑在山沟河汊拣的,有的是朋友间相互赠送的,更多是死乞白赖从龚一笑家顺的。不过,都是些一般的货色,以龚一笑的说法,没一块抵得到他估价的费用。我也无所谓,图个好玩儿而已。
③龚一笑好东西不少,值多少钱不知道,同样以龚一笑的说法,一块石头换一套房,没有大厦千间,十数间还是有的。当然,不是说上海北京,但即便是饶城,也不是小数目。不过,龚一笑的好石头锁在里屋,常年上锁,一般人不让看。我也是一般人,央求多次外加点儿蛮横,龚一笑才不情不愿打开门锁,这才得以匆匆一睹。
④不过,也有例外。一次,在龚一笑家喝酒,酒到酣时,他竟然主动进屋,搬出一件珍藏。却是一件形如白菜的奇石,没有丝毫雕琢,纹理清晰可见,大小与白菜一般无二。果然是浑然天成。
⑤我惊呼一声,啧啧称奇:“如与铅山的白菜碑一并展示,必然相得益彰。”龚一笑抿着小酒,嘿嘿一笑:“你能联想到白菜碑,也不枉你我师生朋友一场。白菜碑为明代铅山县令笪继良所绘。其上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作为地方父母官,要坚守此道,如白菜一般清白做官。”
⑥当时市委已找我谈话,我从市直一个清水衙门,直接空降到县里任职,且是正职,手上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⑦我蓦然明白龚一笑良苦用心,正色道:“老师教诲,学生谨记。不过……”
⑧“不过什么?”
⑨我狡黠一笑,将白菜石移至跟前:“老师要是放心不下,不如将此石赠予学生,学生必定每日观石而三省其身。”
⑩龚一笑脸色一变,一把将石头搂进怀里,连声说:“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匆匆搁进里屋,封门上锁。
⑪我哈哈大笑。
⑫在县里工作,不似在市里那般清闲,忙得焦头烂额,没有时间把玩石头。但时间久了,竟然有人知道我那一丁点喜好,不时有好事之人弄两块石头请我鉴赏,或者送我把玩。我一般不收,偶尔收下一块两块,也回赠人家,算是玩家之间的相互馈赠,也没太当回事。曾有一块摆在我办公桌上,名为“寒江独钓”,却是我最为喜欢之物。
⑬与龚一笑往来也少了,只是偶然相互电话骚扰,免不了邀请他前来喝酒吃肉,还有赏石。电话里龚一笑笑得不屑一顾:“你能有什么好石头,值得我劳师远道的?”我说:“还真有一块,就摆在办公室,你来了便知。”
⑭龚一笑还真的来了,直接推门进来。我从座椅上一蹦而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龚一笑却不睬我,眼睛落在桌上的“寒江独钓”上。我得意地说:“以你专家的眼光,看我这块石头怎么样?”
⑮龚一笑不语,移前移后仔细端详,少顷立起身子说:“很值钱。”
⑯我问:“值多少?”
⑰龚一笑脸色凝重:“一间房,一间牢房。”
⑱我吓了一跳:“一块石头,不至于吧?”
⑲龚一笑怒目圆睁:“我说是就是,你敢质疑我的眼光?”怒气冲冲,摔门而出。
⑳我目瞪口呆。待醒悟过来,出门紧追,已不见龚一笑踪影。打电话,关机。
㉑呆坐一会儿,满脑子都是龚一笑的怒容,突然惶恐。立马叫来秘书,将“寒江独钓”还有几块交换的石头,一并拿走退回。
㉒翌日,刚到办公室,却见龚一笑又推门匆匆而入,手上捧着那块白菜石。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忘记招呼。许是发现桌上已没了那块石头,他问:“石头呢?”我有些尴尬,低声说:“已让人退回去了。”
㉓龚一笑冷哼一声:“算你聪明,将白菜石小心摆在原先的位置。你曾说要每日观石三省,今天就遂了你愿。”
㉔我说:“老师怎的如此大方,舍得忍痛割爱?”
㉕龚一笑又是怒目圆睁:“想得美,借你的!什么时候不当官了,就还我。”
6.请结合文章情节,完成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一笑笑我藏品不值钱
我空降县城有权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一笑以为我收受贿赂而生气
我让秘书退回石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 说说你对第⑨段中加点词“狡黠”的理解。
(2) 试分析第⑲段中的“怒目圆睁”和第㉕段中的“怒目圆睁”各有什么内涵?
8.本文标题是“白菜石”,为什么在第⑤段花那么多笔墨介绍“白菜碑”?
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第⑩和㉓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社戏》)
请说说本文⑩和㉓两段和链接材料写法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的相同点,并分析六一公公对我们、龚一笑对是否把“白菜石”给“我”的态度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各是什么?
写法上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度变化及原因: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 我图好玩收藏奇石 龚一笑搬出白菜石提醒我 我换得“寒江独钓” 龚一笑搬来白菜石警戒我清白为官
7.(1) “狡黠”原是“狡诈”的意思,这里是“机灵”的意思。写出“我”明知道龚一笑舍不得送“我”,故意逗他的神态。(2)第⑲段中的“怒目圆睁”是真生气,龚一笑为“我”不听提醒收受贿赂而生气,为“我”怀疑他鉴赏奇石的水准而生气。第㉕段中的“怒目圆睁”是假装生气,表现了龚一笑为“我”知错就改而高兴,以及希望“我”每日观石三省、清白为官的良苦用心。
8.第⑤段写龚一笑介绍“白菜碑”的作者和题词,点明地方官要“如白菜一般清白做官”,丰富了“白菜石”的内涵,揭开了龚一笑的好石头一般人不让看,那天竟然主动搬出浑然天成的白菜石的谜底;也为下文写他主动搬来白菜石让“我”每日观石三省做了铺垫。
9.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本文:龚一笑以前不肯给我“白菜石”是舍不得,现在借“我”“白菜石”是担心“我”经不住诱惑,想以此让“我”每日观石三省、清白为官,表现他对“我”真诚的关爱,希望“我”清白为官的良苦用心。 链接:六一公公刚开始生气的是因为孩子们踏坏了不少豆,是责怪孩子们不珍惜劳动果实,后来“请客”是因为看到“我”这个客人,表现了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热情好客,淳朴无私的美好品质。
10.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上坡(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朦胧起来。
(摘自《润•文摘》)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替父亲拉煤→①_______→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②_______。
(2)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3)品析下列加点的词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②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5)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或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提示:不能选文语句,字数不超过60个字)
【答案】(1) 儿子拉煤遇到一个坡 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
(2)表层含义:他拉车上坡;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只要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
(3)①“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希望有人来帮忙,却又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老师的矛盾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内心的极度不自在和难堪。
(4)①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②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出。③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策略的教育工作者,从老师有和独特的方法帮他,使他顺利拉车上坡可以看出。
(5)示例:一次考试,我失利了。老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阳光总在风雨后。”从此,我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桥之过
俞风斌
①柳老师,姓柳爱柳。柳无水不活。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人生自然一帆风顺: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读完考进师范,毕业后回到柳溪当老师。
②柳溪在村东头,3米多宽,溪源在山上,终年溪水潺潺,流向远方。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剑,斩断两岸人们相连的纽带。自打柳溪村炊烟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桥,把断了的纽带连接起来。这是积德之事,“架桥铺路养儿无数”,造一座桥就是树一尊碑,那些无儿无女的户家更是争先恐后。于是,几乎每年的秋天,溪上总是支起简陋的独木桥。
③可是,第二年一场暴雨,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旧是一把剑。人们说造桥者心不诚,造桥者说溪水不义。谁是谁非,无人评说。
④柳老师任教的柳溪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溪东,春夏秋冬涉水就读。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亲的手揉在孩子的脚上,搓去污垢,搔得脚心痒酥酥的。冬季溪水却似一坛辣椒水,辣得孩子脚掌红红的。柳老师小时候冬天下过水,知道那滋味:开始脚像被狗咬似的,钻心痛,然后就是麻木无知,像绑在身上的两块木头。于是,她郑重宣布:冬季的溪东学生不能脱鞋过溪,全由自己一人背着接送。
⑤夏天,山洪滚下来,溪水增宽变深。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校,教室里总是空出三分之一。这时柳老师的心房也随之空荡荡的。为了填满教室,也为了填满自己的心,每场大雨之后,柳老师准时淌过溪水,挨家挨户领学生。
⑥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事迹,随着溪水从柳溪漂向天外……
⑦县里、市里、省里分别表彰她为“优秀教师”。
⑧四季转换,溪水悠悠。获得赞誉的柳老师依旧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学生过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石桥,预算10万块。
⑨10万块钱终于凑够了:勤工俭学收入3万元,加上柳老师自己的积蓄。承包者被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夜以继日赶在“教师节”前把桥架通了。断了数百年的纽带终于接上了。
⑩桥上没有树碑,也没有剪彩,只有孩子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和脚踏桥面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但这声音叩击着柳老师的心,不时激起一阵阵欣慰的涟漪……
⑪寒假到了,又开始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可是,这次柳溪小学上报的柳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不几天却被退了回来,上面批着:缺少背送学生过河的典型事迹,材料不过硬。
⑫柳老师知道了,找出几年来省市县发给她的奖状,铺在潺潺的溪水上,她想:这荣誉属于溪水,应该归还它。
⑬孩子们像约好似的,从家中带来锤子、斧头,狠命地敲打石桥,想砸毁它。因为他们听说:由于有了这座桥,柳老师才没有评上好老师!
⑭柳无水不活。柳老师姓柳爱柳,大概也离不开水吧……
11.根据小说阅读,梳理主人公柳老师的行为轨迹。
柳老师回乡任教→①________________→柳老师屡被表彰→②__________________柳老师评优落选
12.小说中柳老师领着学生“开荒种地”、“勤工俭学”,都表现着为造桥所付出的艰辛。小说为何不具体叙述这些细节?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思考。
13.结合小说内容和“知识卡片”相关信息,探究小说为何给老师设置为“柳”姓。
【知识卡片1】
“柳”谐音“留”,常有依依惜别之意,后延伸为表达眷恋故土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识卡片2】
先生不知何许人①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③。
【注释】①何许人:何处人,哪里人。②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③不慕荣利:不羡慕荣华利禄。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4.微型小说往往采用“双重反差对比”的深层结构,请根据【链接材料】,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阐述其创作效果。
【链接材料】
微型小说的“双重反差对比”,是指作品中往往设置二重对比,首先是人物的对比或是一个人物的前期行为、遭遇和后期行为、遭遇的对比,其次是围绕作品人物而生发的单一事件的前后变化对比。然后,把这二重对比互相交错扭结到一起,形成这样一种构思模式——“应该的却出现不应该,不应该的却出现了应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引发读者深度的理性思考。
【答案】11. 柳老师背生过溪 柳老师凑钱造桥
12.示例:从情节上看,“开荒种地”等内容一笔带过,说明柳老师是默默而为,知晓者不多,动静不大,以致当年度评优因“材料不过硬”而被淘汰;从详略处理看,开荒种地是为学生造桥,与前文背学生过溪,都意在表现柳老师疼爱学生,而前文已详细叙述了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先进事迹,此处宜略写;从阅读效果看,采用留白艺术,能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13.示例:小说将人物设置为“柳”姓,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据【知识卡片1】可知,“柳”在传统文化中有“眷恋故土”之意,小说首尾反复出现“柳老师姓柳爱柳”“柳无水不活”等语句,既可实指柳树无水难以成活,也可暗指柳老师热爱故乡,忠于家乡教育事业;据【知识卡片2】可知,“柳”在传统文化中有“不慕荣利”之意,小说末尾柳老师得知自己落选,主动将过往荣誉证书铺在溪水上,可见其淡泊名利。
14.示例:小说采用了“双重反差对比”的深层结构。柳老师在寒冷的冬天和夏天洪涝时,背学生过河,因其事迹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而当柳老师带领学生开荒种地,并拿出自己的积蓄造桥以方便学生上下学时,教育局却以缺少“背学生过河”等先进事迹而驳回评优。其实,柳老师带领学生造桥,更应该被评为先进,但“应该的却出现不应该”。这就是微型小说典型的“双重反差对比”。小说采用该结构,有意制造人物及事情发展的反常结局,给读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意在引导读者探寻反差背后的原因,从而领悟小说家的真正意图,即:揭露和批判社会上只看重表面而不重实际的形式主义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