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底字的楷书(底字的楷书写法)

楷书部首技法|“凵字底”部首汉字田英章工笔楷书技巧分析

“凵”在很多时候被人们理解为“山字底”,实际上这个部首还有自己的读音与意义。读音:[kǎn]。意义上同“坎”字。在笔者理解,这个部首代表的意义就是在平台上“凹”下去一个坑,形成一个土坎。这个山字底因为两个笔画形成了左右下底三个面上形成一个半封闭形态,位置空间最好在整个主方块字空间占比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如果占用比例太大,整个字就会显得不协调。

底字的楷书(底字的楷书写法)

图:田英章先生关于“凵”部首书写技法说明而

而田英章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则这样建议“凵部首”的书写建议:“左右两竖不要太高、太长,宜短促而有力,右竖笔要长于左竖笔。横笔要略微抗肩。”实际上,“凵”字底,左右两个竖都稍微向下向内收敛一些,形成一个向上开扩气势。如果两竖都如同印刷体字那样平行向下,这样显得呆板臃肿,少了变化。在上下都是山字的“出”字中,上部“凵”与下部“凵”部首两个竖处理要有更多变化。为求得变化,左竖斜行短化,右竖则上者内敛,下竖点化为正点。让上下贯穿的“竖”画体现出主笔的权重。

底字的楷书(底字的楷书写法)

图:田英章工楷《泊船瓜洲城》

在《泊船瓜洲城》这件作品中,出现了四个“山”字,两个“凵”字底。位于上部的“山”头与底部“凵”,在几何占位上,上部山字占位只的整字上下空间的三分之一,而且双竖都可以倾斜,减少主笔倾向,为其它部位笔画留出更多空间。而在“山”字中,将中“竖”书写得粗长,而且“竖”的头部稍粗壮,这样就更能显示出“中间竖笔”的主笔形态。同样在对比之下,“凵”如同一叶小舟的形态,而中间的“竖”更有一种小舟中的“桅杆”形态。桅杆的作用又基本保证了山字两边的几何权重相映对称。

底字的楷书(底字的楷书写法)

图:田英章行楷《江山如画》

启功曾经说过“楷书当作行书写”的话。在田英章先生行楷书《江山如画》这幅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技巧。尤其作品中的行楷山字,初看纯粹的楷书面容。但再细心分析,又看得出这个行楷的“山”,主笔画的“竖”短化了,两侧的双竖也倾斜了,左侧的竖笔短化到快成为一个左斜点,右侧的竖也短化为一个竖点。而且各个笔画的起笔、收笔、折笔各个节点基本上使用圆笔代替了方笔。而在中段行笔阶段的笔法,又将原来和直笔带上了一些曲笔的特点。虽然这个山字有了强烈和行楷味,但是其中楷书风格依然明显。

底字的楷书(底字的楷书写法)

图:王丙申工楷《李商隐诗》

在处理楷书的中笔画结构关系时,有时就可以利用行书的技巧来研究楷书的书写技巧。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楷书风格一般都由笔画的三个要素来决定。要素1是笔画的形态;要素2是笔画的几何位置;要素3是笔画间在形态上、几何空间上体现出来的呼应关系。利用行书技法来研究处理楷书的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就有了参照系统。从而形成笔画书写过渡的流畅性,笔画间形态呼应,几何空间上形成或虚或实的“对接关系”。

文似看山不喜平。“山字底”“凵”部首字在楷书结构的处理上也体现了这种求变的笔法思想与结构理念。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楷书部首技法|“凵字底”部首汉字田英章工笔楷书技巧分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