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管子 君臣(管子,人臣也,不任己之不能翻译)

《管子》中有何“人君之术”

管子 君臣(管子,人臣也,不任己之不能翻译)

《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传说此书为春秋时期管仲所著。此书内容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而此书中关于人君之术的论述也是比较出彩的。人君之术,又称之为人君南面术,是法家思想理论中君主治国的学说,之所以称之为人君南面术,是因为古代帝王以坐北朝南为尊。所谓“君人南面之术”,即治国之术,政治哲学。

人君南面术的核心内容是“清静”和“无为”。“清静”是指清心寡欲,谦虚礼让,遇事以卑弱自处。“无为”是指“任人而不任智”,遇事多向臣子要办法,发掘臣子的才智,自己则以逸待劳收“无为而无不为”之效。

管子 君臣(管子,人臣也,不任己之不能翻译)

具体执行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正形摄德”的“心术”

《管子》认为,为君的第一要义是加强道德修养。“立身者,正德之本也”,要求凡是要做的事情,既能做到,又不过分,“过与不及”都有害于国家。君主的“心治”是和国家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在君主专制社会中,君主的思想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思想。那么君主言行的正当与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第二,“形名因应之术”

《管子》认为,君主在任免臣子时,要以臣子的能力或行为表现委以职务,再根据他的职务、言论检核他的行为、政绩。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君主客观地看待臣子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何检验臣子,《管子》主张“因任无为”“静以待时”。是指君主既不“自用”,又不“变化”;既不“定形”,又不“制名”。君主需要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察言观色,从容自在、以逸待劳。通过不偏不倚,不轻信人言;既保持主见,又能采纳意见;从个人想法出发,察验事实。这样,臣下的美恶便会自然显现出来。

第三,“上下之分不同任”术

法家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利用关系,但是君臣之间却不得不紧密地联系起来。君主的政令想要被贯彻执行下去,就需要各级臣子的支持,否则君主是毫无办法的。如何让君主控制好群臣,处理好君臣关系,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管子》认为君主需要做的是:制订成文的法律,而通过法律让臣子来执行;知人善任,让臣子守职尽责;君主不可事必躬亲,臣子不可以上夺君权。做到了以上三条,就可以实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家愚、商工愿的局面。

第四,“无为而治”术

《管子》认为君主对臣民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要“无为而治”。只有君主无为,君子的才能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那么,君主什么都不做么?也不是,而是要发挥手下贤德之臣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一个人不要负担太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管子》中有何“人君之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