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书香满径是什么意思(书香满径)

香书满路———产地(2)

书香满径是什么意思(书香满径)

【产地 】

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说:“白檀出海南,树如檀。”[8]《香录》的作者叶廷珪则说:(檀)出三佛齐国,气清劲而易泄,爇之能夺众香。皮在而色黄者谓之黄檀,皮腐而色紫者谓之紫檀,气味大率相类,而紫者差胜。其轻而脆者谓之沙檀,药中多用之。然香材头长,商人截而短之,以便负贩;恐其气泄,以纸封之,欲其湿润也。[9]

“出海南”可能只是个泛称,当时海南可能确产檀香,也可能是对南方贸易路径的一种称呼。作为专业香籍的作者,叶廷珪不止说了檀香“出三佛齐”,即马六甲海峡附近,还详细描述了其运输与贩卖。当时来自印度半岛、南太群岛的檀香,以及经阿拉伯二次中转的檀香贸易也都需要经过马六甲。相对而言,叶廷珪的认知比陈苍奇要“靠谱”得多了。

如果考据檀香的贸易路径,原产印度的旃檀,一般经由南海诸国即今东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原,马六甲确实也是檀香朝贡贸易的最大集散地。晋刘珣《旧唐书·天竺国》曰:“中天竺王姓乞利哇氏,或云刹利氏,世有其国,不相篡叙。……又有栴檀、郁金诸香通于大秦,故其宝物或至扶南、交趾贸易焉。”[10]

旧唐书在提及檀香的时候,无意间也透露了印度与西方的贸易联系。早在中古时期,即西方的中世纪初期,西方也已经有了对檀香和郁金香的需求,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记载。

古代文献在论及檀香原产地时,大部分指向印度和东南亚地区。

南北朝僧人迦叶摩腾《大智度论•初品总说如是我闻·第三》云:“如栴檀香,出摩梨山,除摩梨山,无出栴檀,如是除佛,无出实语。”[11]此处说的摩梨山在南印度境内。释慧琳《一切经音义》:“摩罗耶山亦云摩罗延,摩罗此云垢也,耶云除也,山在南天竺境,因国为名,其山多白栴檀香,入者香洁故云除垢也。”[12]

印度南部也是今认知的檀香产地,但佛经说“除摩梨山,无处旃檀”更多的是与下句的“如是除佛,无出实语”相对应,表示宗教香的圣洁,而非实指。

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秣罗矩咤国》则说:“秣罗矩咤国(亦谓枳秣罗国南印度境)国南滨海有秣刺耶山,崇崖峻岭,洞谷深涧。其中则有白檀香树、栴檀你婆树。树类白檀,不可以别。唯于盛夏,登高远瞻。其有大蛇萦者,于是知之。”[13]此处又见一“蛇盘”之香,可见由北朝至唐初,这种蛇盘的传说是很盛行的。可以猜测是宗教叙事方式的影响,但亦有可能是产地确实多蛇。

季羡林注文曰:“秣刺耶,梵文 malaya 音译,即西高止山从尼尔山(nilgiris)直抵科摩林角(capecomorin)。那段称为卡尔达蒙(cardamon)的山脉。”。

这与上文所提到的“摩梨耶”山实际是同一座山,秣剌耶山盛产白檀香树、樟树,古代印度文学作品喜爱以来自秣剌耶山的风来比喻香风,著名佛教中观论师清辨出身于此。因为秣剌耶山在补陀落迦山以西,也有人认为《本生经》中所记的旃陀迦山即是此处。

而指檀香出于南海诸国的文献亦多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紫栴木”条曰:“紫栴木,出扶南、林邑,色紫赤,亦谓紫檀也。”[14]扶南的辖境约当今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林邑约在今越南南部顺化等处。在两晋时,尚未成为中国藩属,但有贸易。

唐苏敬《新修本草》曰:“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惟虽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15]盘盘国在今泰国南万伦湾沿岸一带,这里说的紫檀以皮色和白檀、黄檀分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对外的海陆贸易更加通畅。檀香在唐代应用之普遍,正如苏敬所说,“虽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也许也正因为如此,部分文献在提及檀香产地的时候,往往泛指而不确。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常识”在后世文献考据时,却仍给学者和香友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这却又是后事了。

唐樊绰《蛮书•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第十》:“昆仑国,正北去蛮界西洱河八十一日程,出青木香、檀香、紫檀香、槟榔、琉璃、水精、蠡坯等诸香药。”[16]唐宋时期所指的昆仑国,在今中南半岛南部和南洋群岛地区。

宋欧阳修《新唐书•南蛮传》:“单单,在振州东南,多罗磨之西,亦有州县木多白檀。”[17]单单即丹丹,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东北岸的吉兰丹。

以上,皆为文献指称檀香产于中南半岛之记录。除此以外,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马来群岛,也被记录为檀香的产地。

印尼群岛和马来群岛

宋赵汝适《诸蕃志•志国》:“阇婆国又名莆家龙……出象牙、犀角、真珠、龙脑、瑇瑁、檀香、茴香、丁香。”[18]“苏吉丹即阇婆之支国……土产檀香、丁香、豆蔻、花簟、番布、铁剑、器械等物。”[19]鄢颇国在今爪哇附近,苏丹吉,即今冬爪哇省。

明代张夑《东西洋考・西洋列国考》说:“下港一名顺塔,唐称阇婆,在南海中者也,一名诃陵,亦曰社婆,元称瓜哇,一统志又名蒲家龙……物产金银、眞珠、犀角、象牙、玳瑁、沈香、檀香,宋及本朝充贡。”[20]

这样,以今印度和东南亚诸国为主要产地,经东南亚贸易路径(后来也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檀香,在中古时期就将产地标识得比较清晰了。其自然产地的描述和今日人们的产地认知是基本一致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香书满路———产地(2)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