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道德经握固方法(道德经关于势)

读《道德经》体会之七:把握住“势

“势”是形声字,“力”形“执”音。本意是圆球从高处滚落,有形势、态势、趋势等词语,引申为情况、机遇,含义为本来如此,不可抗拒。

“势”可以认识、感觉、预测,没有办法耳闻、目视、手触。《道德经·六十四章》论述了“势”的特性和重要性:“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局面安稳时容易持守,事变没有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细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处理妥当,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作准备)。发现了“势”、利用好“势”,可以推进事物进程、避免遭受损失。

把握住“势”,要抑制情绪。据《资治通鉴·卷九十八》记载,后赵主石虎的太子石宣担心弟弟秦公赵韬争夺自己的太子位置,派人刺杀了赵韬。石虎知道后悲愤致极,要处死石宣。高僧佛图澄劝说道,石宣和石韬都是你的儿子,今天因为石宣杀了石韬而杀死石宣,“是重祸也”。如果你饶恕了石宣,“福柞犹长”。如果一定要杀死石宣,石宣“必为彗星下扫邺宫”,会对国家带来灾难。石虎不听,用酷刑处死了石宣。结果,石虎死后,几个儿子互不服气,争夺权力,相互残杀,后赵灭亡。另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记载,唐朝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皇帝李渊听到消息后大惊,问道“今日乱者谁耶?”大臣萧瑀、陈叔达劝说道“建成、元吉嫉秦王功高,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今天若处以元良(立为太子),委以国事,无复事矣”。李渊明智地处理说“此吾之夙心也”。下达诏书“今军国庶事,无大小皆听太子处决”。一场关系王朝命运的危机就此化解。都是儿子相互残杀,在相同的“势”前,情绪起了决定作用。

“势”决定行为的成败,“势”不同,虽然行为一样,结果可能不一样。据《魏书·前废帝》记载,北魏皇室元恭看到局势混乱,“遂称疾不起,久之,因托喑病”,装傻装哑巴。权臣尕朱世荣认为元恭“潜默悔身,有过人之量”,于是立为北魏皇帝,登上地位后果然不同凡响,很有作为。等到另一个权臣高欢打败尕朱世荣、控制朝廷政权后,谋士魏蓝根担心元恭“神采高明,恐于后难制”,高欢于是把元恭软禁在崇训佛寺,随后派人毒死。另据《旧唐书·宣宗本纪》记载,皇室李忱在激烈的争夺权利的旋涡中“外晦而内朗”,周围的人以为“不慧”,有点傻。宦官为了便于控制皇帝,在唐武宗死后,扶持李忱以皇帝叔叔的身份登上帝位。结果“接待僚属,决断庶务,八方见其隐德焉”,被历史学家称为“小太宗”。同样是皇室子弟,同样实行韬光养晦,同样继承帝位后表现非凡,但结果迥异。就是“势”不一样。一个皇室失去了权力,权臣专权;一个局面虽然混乱,但是皇家的权力没有旁落。

把握住“势”需要上下一致,内外一心。据《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记载,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芳不满意大将军司马师专横跋扈,左右劝曹芳在司马师的弟弟安东将军司马昭领兵防御蜀汉姜维,经过平乐观参见皇帝时“杀之,勒兵以退大将军”司马师,诏书已经写好了,就放置在曹芳面前。然而“帝惧,不敢发”,致使司马昭引兵进入京城。司马师此前虽然权倾天下,还是有所忌讳,等到司马昭领兵到来,胆子便壮了起来,“乃谋废帝”。另据《旧五代史·敬翔传》记载,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皇帝徒拥虚名。其中李克用、朱全忠势力最大,也最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朱全忠尤其突出。昭宗想除掉朱全忠。一次,朱全忠朝见昭宗,昭宗说自己的鞋带松了,命令朱全忠“为鞋结解”,暗示卫兵在朱全忠“跪而结之”时擒拿朱全忠。但是,“左右无敢动者”。朱全忠随后加强了对皇帝的防范,加快了篡夺皇位的步伐。

失去了“势”,就丧失了机会。所谓时乎时,不再来。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七》记载,三国时,刘备占领益州不久,又出兵攻占汉中。曹操的谋士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章,蜀人未服。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曹操回答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另一个谋士刘晔也劝曹操说,“刘备,人杰也。得蜀日浅。今破汉中,易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稍缓制之。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于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安,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曹操就是不听。七日之后,有从蜀地投降过来的人说,“蜀中一日数惊,守将斩之而不能安也”。曹操问刘晔“今尚可击否”?刘晔回答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另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记载,南北朝时,南梁被北魏灭亡,北魏立梁宗室萧詧为梁王,“资以荆州之地。詧居江凌东城,魏置防主,将兵居城西”。名誉上是帮助防卫,实际是监督萧詧。大将尹德毅对萧詧说,今魏国的精兵全部集中在这里,如果你摆下宴席,请魏国将领于谨等欢会,“预伏武士,因而毙之,分令诸将,掩其营垒。大歼群丑。俾无遗类。收江陵百姓,抚而安之。文武群僚,随才铨授。魏人慑息。未敢送死”。梁朝将领王僧辩等,“折简可致。然后朝服济江。入践皇极。晷刻之间,大功可立”。萧詧回答说,你的计策不是不好,然而魏人对我有恩情,未可背离。如果现在就按照你的办法执行,“人将不食吾余”。不久,萧詧看到“长幼被虏,又失襄阳。叹曰‘恨不用尹德毅之言&39;”,我的士兵是刚刚招募来的,没有经过训练,“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如果不把他们放在没有退路的地方,使人人各自为战,就会逃之夭夭。怎么指望他们拼死作战、获得胜利呢?韩信所以战无不胜,就在于阅读了大量兵书,储备了丰富的用兵知识。

把握住“势”,需要历练、经验。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记载,南北朝时南齐皇叔祖萧鸾发动政变,虽然甲胄在身,仍然脱落了三次鞋。同伙萧谌带领士兵进入皇宫,“宿卫将士皆操弓楯欲拒战”,看见皇帝萧昭业被押着坐车出来,“各欲自奋,帝竟无一言”,走到西弄被杀死。死时二十二岁。另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记载,南北朝北齐皇叔高演为夺取皇位杀死杨愔等大臣,皇帝高殷升殿处理此事,“时殿中及两庑卫士二千人,皆被甲待诏。”其中武士娥永乐平时受到高殷的父亲、显祖皇帝高洋的赏识,“扣刀仰视,帝睨之。仓促不知所言,永乐内刀而泣”。结果高殷被先废后杀,死时十六岁。

把握住“势”,是智慧、胆略、勇气综合能力的体现。

把握住“势”,需要禀赋,更需要学习、历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读《道德经》体会之七:把握住“势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