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境随心转,虚极静笃,方为修行之道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二次应试落榜,同考者皆以屡屡落第为耻,而王阳明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第动心为耻”。

这就是境界,就是一个内心强大者的格局。一个人因外在遭遇而“动心”,产生了负面情绪,左右了心态心情,终究凡人所为。

在王阳明看来,科举失败并不是失败,因此而深感沮丧,内心痛苦,才是真正的失败。

得与失,很多时候是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一个人坦然面对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自己的主人,境随心转,这才是修行者之所为。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得失也好,荣耻也罢,这些都是世人的分别心,是我们为自己粘贴的价值标签,而这些标签恰恰是我们获得自由的障碍。

人生的境遇不同,心境也不同,这就是世人的境界,心随境转;如果不管经历什么,时时处处“不动心”,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境随心转。

面对各种情况,即使我们不能独善其身、心无挂碍,也要努力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世间万象,看破真相,以无常为常,无我为我,才能超然物外,不为外物与世俗等一切境遇而失了本性与自己。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其一在于人的理性,让人类站在了生物界的顶端;其二在于人的灵性,人拥有自由的精神或灵魂,不因任何外境变化而“动心”。

当你面临失业、失恋等困境时,即使失去一切,也不会失去自己。人生在世,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别人的非议,财富的盈亏,股市的涨跌,情感的圆缺等,我们很多事情左右不了,只能左右自己的心态与心情。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辩证地看待一切事情,好事可能是坏事,坏事也可能是好事,一切都随你的心变而变。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内心强大,境随心转,万事万物,一切变化都不可能影响到你!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动心”,产生种种负面情绪,其实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源于我们对事情秉持的观念、看法与评判等。

如果我们把事实与思维分开,不评判,不思量,不执著,也许我们的行为与情绪反应会大不一样。

对于王阳明来说,“不得第”是事实,而把“不得第为耻”来看,就是评判。王阳明之所以“不动心”,就在于明白了“心外无物”的至理。

人的本心就是“本来无一物”,无认知,无欲望,无情绪,一切纯真自然。这就是老子讲的“复归于婴儿”。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随着人的社会化成长,我们从“无心”变成了一个“有心”人,有分别比较,有贪婪欲望,有种种情绪。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苦乐、悲喜、压迫与自在、痛苦与幸福。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正因为我们为凡心所障,颠倒沉浮,苦海难渡。所以我们要修行,就是要修心,回归本来,一尘不染。

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这是修心的六字真言。现实,只是呈现或表现出来的实在,本质上是虚幻的。不执著一切现象,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从宇宙“无穷”的全过程俯视当下的现实,我们才不会困顿于现实。“致虚极”,立足“无穷”观照当下现实,获得一种超脱的视角,以及CT一样的透视,更容易看清真相,理解当下。

“守静笃”,安住当下,切切实实。从高处观照,从实处立足。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色空不二,虚实为一。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其实,我们的“心”更像一个开放的容器,里面的东西一点一点向外跳,两点已经跳到外面,一点将要跳出来。

修“心”就是做减法,把心里的东西一点点舍弃,让“心”由实变虚,由有变无,由小变大。

虚则容,空则灵,没有虚空,就不能包容一切,就不会空灵神妙。心灵,就是让心保持虚空的状态,才能产生“灵”的神妙。

心不灵,是因为心里装载了太多的东西,心怎么能够灵动呢?如果翅膀上绑缚了世俗的真金白银,即使无比珍贵,也不能自由地飞翔。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虚室生白”,“虚心”生慧。当人的心保持虚静的时候,智慧的光明才从我们的内心迸发,遍照整个宇宙。

心若虚空,心包太虚。万物皆在虚空中浮沉聚散成毁,心还是原来的心,万物在心中容纳、生成、终结。

当外界的一切变化都不能影响内心的安静时,我们的内心才能无比的强大,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而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此心安处是吾乡。真正的栖身之所不在外,不是豪华别墅就可以安身,不是功成名就就可以安心,外在的东西都是无常的,都是变化的。

唯有虚静的初心或本心,才是我们真正的栖身之所,真正属于你的,也只有这颗初心,而不是所谓的“成心”,世俗之心只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与痛苦。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境随心转的意思是什么)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境随心转,虚极静笃,方为修行之道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