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厉帝(五代十国篡位为何如此严重)
选择困难症,五代十国的皇帝,为何总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都是家天下的传统,一般都是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却总是在立嗣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客观程度上也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朱温被传为五代十国第一个暴君,但其实他本人政治上还是有一定作为的,但是也在立嗣问题上有过纠结,首先朱温最中意的长子朱友裕,结果被他过分猜忌,很早就战死了,其他的儿子多少都有些不争气,甚至一度想传位给自己的义子朱友文。
但就是因为他的反复摇摆,最终朱友珪弑父杀兄篡位登基,紧接着还没有过几年又被其弟弟杀死,等于说后梁之所以政权更替频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朱温在立嗣问题上纠结导致的。
而在南方政权中,前蜀王建在立嗣问题上也宰了跟头,本来太子王元膺是很得人心的但是因为和王建宠臣不和,在他的谗言下,王元膺不得不造反,结果被处死,由王衍继位,但王衍不过三年就把蜀中的大好江山丢给了后唐。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南唐上,南唐烈祖英明睿智,但也在立嗣问题上宰了跟头,太子李弘翼本来很有能力,但因为过早卷入权力纷争,被废除太子,选了最不适合当皇帝的李璟继位。而李璟继位以后同样碰到了他父亲的难题,因为选定的接班人过早的亡故,不得已选择第六子李煜为皇帝。
而在中原就更常见了,李嗣源之子李从荣,本来李从荣就是合法的继承人,但因为李嗣源的摇摆,致使李从荣产生不自安的情绪,于是趁李嗣源病重举兵造反,最后惨死,只能传位给李从厚。
刘知远的儿子刘承训同样也是如此,被誉为未来的接班人,结果却过早的亡故,不得已只能传位给次子刘承祐,结果后汉仅仅四年而亡。
或许他们都是在等待着真正的圣明之主吧,不然怎么会同时纠结立嗣的问题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选择困难症,五代十国的皇帝,为何总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