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始是有名还是无名(无名,天地之始还是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又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的第一章,则是全书的总纲。
原文
《天地之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为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够用言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无”,是天地的源起;“有”,是万物的开端。所以,要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同出一源,而称谓不同,但是都称得上深远玄妙,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而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这就是天地万物之无穷奥妙的总门。
“道”,是老子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这一“道”字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一书中出现达七十余次之多。概括而言,“道”在老子那里基本上有这样几种含义:一种是作为宇宙之本原的“道”,一种是作为自然之规律的“道”,还有一种就是作为人事之法则的“道”。这三种含义既有所区分,又紧密联系,作为宇宙之本原的混沌无形的“道”,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后,就体现为自然规律之“道”,而自然规律之“道”再落实到人的社会生活中,就表现为人事之法则的“道”。反之,作为人事之法则的“道”又体现着自然规律之“道”,而自然规律之“道”又反映着作为宇宙之本原的““道”。在《道德经》一书的行文中,同一“道”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但是又不可作出截然的区分,因为这几种含义之间本来就是密切相依、互为体现的。总而言之,“道”的概念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居于纲领性的核心地位,既体现着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又体现着形而下的现实意义,具有极为深邃的内涵,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外延,涵盖着宇宙、自然和社会的全部道理和规则。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