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是逃荒吗(闯关东是因为饥荒吗)
当年闹灾荒时,逃荒的人为何选择“闯关东”,而不是下江南?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东北人中,很多都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说起祖籍,不少人都是山东、河北等地的。对此,有些人感到困惑,明明江南更加富裕,为何在闹灾荒时,山东、河北一带的灾民会去闯关东,而不下江南呢?今天就来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闯关东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更接近灾区。在闯关东的人中,以山东人为主。而山东人跨过渤海湾,便能抵达大连,随后便能经大连进入东北腹地。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怎么也能扎根生活下来。而江南地区却离灾区比较遥远,灾民一路过去需要跋山涉水,很可能还没抵达江南,就已经饿死在路上。所以从距离上,灾民更倾向于闯关东,而非下江南。
迁移路线
其次,从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上看,东北与山东等省份更加接近。中国幅员辽阔,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而南北方因为地理差异,生活习惯和文化也不相同。比如南方人喜欢吃甜,北方人喜欢吃咸。南方追求小家碧玉,北方喜欢豪迈粗犷。在这一点上,东北人可能更对山东人的脾气。为了以后的愉快相处,山东等地的人,也更愿意往东北跑。
闯关东剧照
然后,清朝统治者的默许。东北作为满清统治者的龙兴之地,在清朝前期和中期是不允许汉人踏足的。一方面是害怕汉人毁了他们的“龙脉”,另一方面是担心汉人抢占了他们的家园。东北一直是满清统治者的“自留地”。但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沙俄和日本等国对东北的虎视眈眈,满清统治者决定开放东北,让更多的人去巩固和建设大后方。
逃荒人群
最为关键的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足以接纳众多的灾民。大量的灾民涌入东北,对当地的冲击很小。而且中原百姓进入东北地区,还能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手工业等,帮助开发东北。而江南地区却人多地少,土壤贫瘠,所以才会有众多的人去经商。一旦灾民涌入南方,却无法得到安置,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清政府才同意放灾民进东北。
最后,江南士绅对灾民的围堵。江南富商也知道,一旦灾民流入南方,第一个受损的,就是他们的利益。所以在灾荒发生后,很多南方士绅都会出钱出力,深入灾区进行救济。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灾民留在自己的家乡,防止南窜。与此同时,南方官员也会广开粥厂,尽量减轻各省的流民压力。
江南水乡
比如清朝咸丰时期,时任江苏巡抚的吴元炳,在朝廷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便带头捐款开办粥厂,从徐州往南,吴元炳一口气开办了17个粥厂,收容灾民四万五千余人。灾民再往南,就会越来越少。待时局稳定后,灾民会被再次遣返回原籍。再加上古人一向重视农业生产,所以缺乏土地的南方,也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地。
闯关东
当然,除此之外,大家闯关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从众心理。由于清政府之前一直对东北严防死守,所以便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好奇心。有些偷入东北的人通过当地的人参、鹿茸等药材发了财,所以东北便在人们眼里有了“发财地”的印象。看大家都往东北跑,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便也跟着去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当年闹灾荒时,逃荒的人为何选择“闯关东”,而不是下江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