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简述清代宗室的爵位承袭,以及在经济上享有的特权

清代的爵位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以形成雏形,此后皇太极加以完善,及至入关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顺治时期,八旗王公贵族袭封爵位,统军议政,担任要职,岁禄厚禄,分取人丁庄园,在政治上、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享有很大的特权,下面具体来讲。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爵位分封的情况

八旗王公贵族,不管是军功勋旧诸王的子孙,还是恩封王公的后裔,成年之日,即可袭封爵位。顺治六年规定,宗室封爵为十等:“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授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授三等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授奉恩将军。”

康熙二十三作了更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候袭亲王,其余之子封贝勒;郡王一子封长子,侯封郡王,其余之子封贝子”,级别有所下降,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谕告内阁:

“向来王等袭爵唯军功勋旧诸王,例应世袭罔替,此外,如怡亲王之公忠体国,经皇考特恩,有世袭罔替之旨,亦应遵守勿替,其余恩封诸王袭爵时,例应以次递降。……诸王递降之例,自贝勒、贝子、公以下至奉恩将军,不过六七代,即至奉恩将军,世袭罔替,朕心不忍。嗣后,著加恩,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至辅国公为止,其公爵均著世袭罔替。”

不久,又议准,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至一等镇国将军,辅国公至一等辅国将军,并令世袭罔替。异姓王公贵族略有不同,有的是世袭其爵,有的略有降减后即代代延续。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宗室受封年龄的情况,清初规定,皇子到十五岁,由内务府请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生子年满十五岁封赐爵位。康熙二十年改定,亲王以下之子,年满二十,列名引见,请旨受封。如果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有去世的,则仍旧例准一子袭封,其福晋、夫人应领俸银之半。

以上规定,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其一,皇子王孙,除奉恩将军之一嫡子袭奉恩将军,其余诸子为闲散宗室以外,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嫡子都可以承袭封授的爵职;

其二,宗室王公的子孙,除军功勋旧诸王,即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外,还有特旨规定的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之一子,世袭亲王之爵,其他王公的子孙,都要降级袭封;

其三,王公死后,其子孙不论年龄大小,皆可承袭爵职。

根据王公之子不论年岁都可袭封已死王公爵位的规定,清朝出现了很多“娃娃王爷”。以亲王一级看,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孙德塞,年仅十岁就袭封简亲王;肃亲王豪格之子富绶,九岁封显亲王;礼亲王代善的五世孙崇安,年龄更小,六岁就袭封康亲王;敬谨亲王尼堪之子尼思哈,袭封亲王爵位时只有三岁,是所有亲王中袭封爵位最小的。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郡王中也有一些很小的王爷,如罗科铎年方九岁,承袭其父罗洛浑的郡王爵位,改号平郡王;豫亲王多铎之孙鄂扎,七岁承袭信郡王爵位,等等。贝勒、贝子以及以下的镇国公、辅国公,同样也是如此,诞生了一大批娃娃王公贵族。

从这些历史事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八旗王公贵族是“天潢贵胄”,不分贤愚,不问大小,必须封以高官厚爵。

八旗王公在经济上的特权

八旗王公除了可以承袭爵职外,在经济方面也受到了优待。他们占有大量庄园和人丁。康熙六年规定:“皇子分封,各按爵秩拨给人丁,庄园。亲王分得粮庄、瓜园、果园等四十二所,投充人、新丁、炭军、灰军、煤军一千七百七十五丁,三佐领下人五十户。”

另外,亲王还可分取旗下满洲佐领十、蒙古佐领六、汉军佐领四、内务府满洲佐领一、旗鼓佐领一、内管领一,计二十三个佐领,按每个佐领一百五十丁计,约有三千四百五十丁。

郡王分得庄园二十所、人丁数百名,所辖旗下佐领、内务府佐领的数目与亲王相同。贝勒、贝子的庄园、人丁数目有所减少。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至于王府的官员、侍卫,清廷规定:亲王设长史一人、一等护卫六人、二等护卫六人、三等护卫八人、四品典仪二人、五品典仪二人、六品典仪二人”,共29人;郡王设长史一人、一等护卫六人、二等护卫四人、三等护卫五人、五品典仪二人、六品典仪二人,共20人。以下的贝勒设14人,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亦设有府属官员若干名。

宗室王公还有太监,早期未定数额,听凭王公自用。嘉庆四年,一度作了限制,规定亲王准用七品首领太监一名、太监四十名;郡王准用八品首领太监一名、太监三十名;贝勒准用太监二十名;贝子准用太监十名;公用太监八名。这一规定实行不久,到了嘉庆十年又更定,取消了限制,听凭王公自行使用。

八旗王公皆有俸禄银米。顺治元年十月,定王公俸禄,摄政王岁俸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二百五十两,镇国公、辅国公六百二十五两。王公的俸银与文官俸银相比,远远超过了文官俸银。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以文官正一品、从一品的大学士及六部尚书论,每年支俸一百八十三两,柴薪银一百四十四两,总数为三百二十七两。如果大学士加有宫保衔,每季增柴薪六两,总得算起来,也不过是亲王俸银的3.3%。

顺治十六年规定,王公俸米,“视其俸银,每一两给一斛”,即亲王岁领俸米一万斛,郡王五千斛,其余照次数递减。而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每年只领禄米十二石。可见,清廷给予八旗宗室王公的俸禄时非常优厚的。

有的王公还特蒙恩宠,年支双俸,或每岁多支俸银若干两。如雍正三年,皇帝以怡亲王允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年加俸银万两。道光八年,因仪式亲王永璇是道光帝之伯父,每年加赏俸银五千两。咸丰十一年,慈禧太后以恭亲王奕䜣在辛酉政变中立功最大,“赏食亲王双俸”。光绪五年,慈禧赏醇亲王奕譞食亲王双俸。

此外,宗室王公担任各种官职,还可以领取俸银禄米,宗人府所设宗令、宗正等皆有宗室王公担任。例如,光绪三十三年,宗令礼亲王世铎,每月津贴二百两,一年就得二千四百两。宗正肃亲王善耆,每月津贴二百两,宗人顺承郡王讷勒赫、贝子溥伦,皆为每月津贴二百两。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八旗王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权

清帝以皇子王孙是天潢贵胄,所以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与教育。大学士嵇璜在《皇朝文献通考》的总论中说:“我朝龙兴东海,人文蔚起,属在天潢,莫不禀资卓荦,应运而生,当国学未兴之日,诸贝勒子弟即奉读书习学之谕。迨天下一统,礼教修明,即建宗学,设教习等官,使宗室子弟咸涵泳于礼仪道德之途,联系乎文事武功之备,列祖列宗厚叫培养,时申告诫。”

这段话虽然是宣扬清帝的圣眷隆恩,但大体上还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清代皇帝对宗室子弟的教育、学习,确实十分重视。

早在入关之前,皇太极就以二贝勒阿敏弃城而逃与明军死守大凌河的事情相比较,认识到贵族子弟读书识礼的重要性,于天聪五年闰十一月初一下谕:“朕令诸贝勒、大臣子弟读书,所以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礼,忠君亲上,实有赖焉……”

皇太极在这道圣谕中,讲明了责令宗室子弟入学的原因和目的,是要他们读书明理,以忠君亲上,为朝廷尽忠。这也是入关以后清朝各代皇帝重视教育的目的,是兴办宗学、谕令宗室子弟努力读书的基本指导思想。

顺治九年,宗人府等衙门会议上奏,请于各旗设宗学。未封爵位的宗室,年满十岁以上,俱入宗学。亲王、世子、郡王,选用满、汉官个一人,讲论经史。贝勒以下,亦勤加讲阅。顺治帝下旨,采纳此议,令每旗设满洲官教习满文,至于汉文的教习,听从其便。

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待遇(清朝宗室爵位承袭制度变化)

对于皇子的教育,清代皇帝更为重视,特色上书房,年满六岁的皇子,皆须入上书房读书。礼亲王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记述了皇子上学之制说:“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书房在乾清宫左,五楹,面向北,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定制,卯入申出,攻五经、史、汉、策问、诗赋之学。”应该说,清代重视八旗宗室王公子弟教育的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清代的皇子,整体素质较以往任何朝代都要高。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简述清代宗室的爵位承袭,以及在经济上享有的特权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