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成语故事《出类拔萃》原文(成语故事《出类拔萃》怎么读)

成语故事《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这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当中:“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意思是: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的品德远远超出了同类,才能高出了同群。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孟子非常崇拜孔子,在他心目中,孔子才是一位真正的圣人。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说:“老师,您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

孟子说:“连孔夫子都不敢称自己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孙丑又问:“孔子和伯夷、伊尹这几位圣贤都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他们都能够以仁义治理天下,不做不合道理的事情。至于不同之处,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过:‘不仅人类有高下不同,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禽,泰山对于土堆,河海对于小溪,都有同类中的高下之别。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远远超出了同类,大大高出了同族。自有人类以来,没有谁比孔子更加伟大,孔子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这就是成语“出类拔萃”的由来。“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出类拔萃”指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

“出类拔萃”这则成语所蕴含的道理是:我们不能甘愿做一个平庸的人,而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只有具有了非凡的品德,才能成为人们羡慕崇拜的对象。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成语故事《出类拔萃》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