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现金流量表怎么分析(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司)
现金流量表:揭开公司的本来面目(二)
1
增长的幻觉
做过一些生意的老铁,一定都知道生意里的本质问题,其实就是能不能把钱越滚越多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你开了一家饭店,有人天天来你这吃饭,如果大部分人吃饭时都赊账不付钱,一个月又一个月下来,你一定如坐针垫。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一定时间,你的餐馆肯定会倒闭。
为什么?没钱了呗。慢慢地你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少见,甚至更糟,因为大股东还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来掏空上市公司IPO时候圈来的钱。
如果在企业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即便账面的净利润是亏损的,只要有足够的现金周转,那么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商业王国就能健康发展,反之不管企业赚多少钱都是脆弱的。
就像贝索斯在1997年的致股东信中所说的那样:
在最优化财务报表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二者之间,我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里的现金流,即是我们常常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要知道这个净额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要理解他最主要的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营业收入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关系我在以前的文章曾提到过。
重温经典是我们投资狗的必备素养,这里再重复讲一下。
一家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并不相等。为什么不相等呢?因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要包括:
(1)收到以前的钱,比如说上期卖出的东西这一期才收到钱,只要是在本期收到的钱,不管是什么时候卖出的货,都会算到这个项目当中。
(2)收到现在的钱:本期卖出的货物本期收到货款。这一部分与营业收入是重合的。
(3)收到未来的钱:第三种情况是预收货款,比如说我提供的商品非常牛逼,供不应求,客户为了能拿到货不得不提前付款。但是在这个时候你还不能确认收入,因为你还没有将货物发出去。当你在实际确认收入的下一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会随着收入同比再增加一次,这里就会产生差异。
(4)收到的税款:即便一家企业的收入全部是现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仍然还是不相等的。因为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款,我们收到的现金是含税的。比如说我卖出了1170元的包子,其中只有那1000元我能确认收入,还有170元应该作为应交增值税进行核算,但是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记录的就是全部的1170元。
对于你找对象来说,你不能找一个只会每天给你画大饼,打鸡血的对象。现实与理想不能相差太多,最差的情况也必须先保证温饱问题。对于一家公司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
企业来说,你的账面收入和实际收到的钱不能相差太多,最差的情况,你必须保证上一年的白条在本年都能如期收回来。
一家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质量,通常由如下公式来计量:
企业收入含金量指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这个指数以1.17作为判断标准
企业收入含金量指数越高,企业营业收入面临的风险越小,营业收入的质量越高,如果现金流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较低,则表明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这加大了收款的压力和费用,从而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利润含金量指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在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屡禁不止的情况下,目前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传统财务考核以及分析体系已经失效,它们没有能力揭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并且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看好某些濒临破产的公司。大家必须重视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揭示公司盈利中可能存在的猫腻,真实、客观地反映其财务状况。
直接上案例。
坚瑞沃能(300116)原本是一家生产灭火器的公司,熟读《毛泽东传》的董事长郭鸿宝,急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于是大举介入热火朝天的新能源电池产业。
如果你去看他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你会发现比华为的手机还要吓人。
14年是3.5亿元的销售收入,到了15年是5.8亿元,到了16年就更神奇了,收入规模到了38.2亿元,到了17年变成了96亿。再从净利润来看这两年也涨了10倍不止,这种数字看几眼我就激动的不行,典型的超级成长股。
不好意思,不知道为什么,打这些字的时候,生叔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韭菜本色露了出来。
但是这家公司到了17年突然亏了30多亿元,18年仅仅前三季度又亏了30个亿。股价从最高的13元跌到了1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故呢?
公司这几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现金流发生了严重的背离,这说明它业绩含金量很低,虽然有那么多收入和利润,但压根没见到钱。
这种画风,就像XXX的嘴,特大爷的推,谁信谁见鬼。
那这些收入都去哪了呢?
绝大多数的收入都是以欠条的形式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中,即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还有一部分都压在存货里面。如果某一年这些项目不合理的突然变大,我们就应该对他产生警惕,如果连续多年都是这种现象,就好像他在公开宣布说:我做假账了。
那你说财务分析对你投资有用吗?当然没用啊,因为你只是学了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找到成长股了,最后欢欢喜喜来接盘。
2
为什么有些财务造假不易察觉?
如果要评上市公司各种财务造假手段哪种最高明。
生叔觉得用「在建工程」这个报表项目来搞出利润,真是妙不可言。
你想啊,如果你通过应收账款虚增收入,即只有收入但没见到钱流入企业,将在第一时间被投资者关注,很容易有一票好管闲事者把你揪出来溜溜。
但如果你在资产中夸大了在建工程,然后跟投资者们说:老乡们啊,我今年把所有赚到的钱都投入到在建工程里了,等以后这些工程造好了,未来利润起码翻一番。
SO标特否!
听不懂,没关系,你们最喜欢我例子了。
我今年为了完成小目标。决定与隔壁老王来一场“革命性的友谊”,我先拿刚刚IPO圈来的一个亿和老王儿子的建筑公司签署一份合同,然后在在建工程这个项目中记进去1亿元。
钱转入老王儿子的公司后还没捂热,就又转到生叔我某个小学同学公司的账上,然后这家公司作为我的客户(当然是假的),再用这一个亿采购我的包子。
于是一个亿的资金出去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公司的账上,交完一笔税,我多出了几千万收入,而且还是有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收入哟,收入含金量杠杠的哟。
这个手段的高明之处就是在建工程的虚增难以被真正估量,只要当年审计糊弄过去了,未来再转成固定资产,在几年、几十年里慢慢折旧摊销,一切都将化于无形之中。
等老乡们发现真相的时候早已沧海桑田了。
你要问,这么高明的手法生叔能看出来吗?
当然能,没有什么伎俩能逃脱你生叔的火眼金睛,
应付这种手段,要警惕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额为正,同时伴随大额负数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因为你在增加在建工程的瞬间,一定会显示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出企业,甚至流出的金额与当年记在利润表里的营业收入极为接近。
对于这个概念不清楚的,回去看上一篇。
现金流量表:揭开公司的本来面目(一)
3
自由现金流
如果说净利润在很多时候是虚无缥缈的,那么对于衡量投资者真正回报而言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抓住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即企业扣减维持持续发展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营运资金投资后的现金流量。因为从长期来看,股价与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必然是正相关的。
这里的所谓「自由」,是指这部分现金如果拿来向投资者分红,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任何影响。
放在生活中,就有点类似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就比如说,你工资可以挣到1万,但最后能存下来的可没这么多,先去掉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再减掉吃喝拉撒的生活成本,如果你还按揭买了房每个月还要背负房贷。等国家、银行、商户从你身上撸完这些毛,你上缴给老婆的现金才是你的自由现金流。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分红不是你想分,想分就能分。
因为不管要维持现有的生产能力,还是扩大生产规模,都需要进行再投资,尽管这些支出并不体现为费用,但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了。只有在扣除这些投资之后才能向投资者进行分配,所以对于一家成长型的企业来说,如果将利润都拿来分红,可能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
教科书上关于自由现金流的算法一般表示为: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和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支出
看不懂没关系,因为自由现金流还有一个比较简约的算法。
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出
是不是有老铁反应还是看不懂?
那就继续简化。(这个计算方法不是非常严谨,但对于小白可以拿来就用)
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现金流量表:揭开公司的本来面目(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