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割据(东晋十六国有多乱)
东晋十六国,剪不断,理还乱
东晋十六国是中国政权更迭最频繁的一个时期,武将经常推翻自己的君主,自立为王。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以南京为都城,在相对安全的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东晋建立之初,立足江南抵御北方匈奴、鲜卑的进攻,但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并不稳定,一方面要安抚本地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还要安顿好北方的南渡的这些士族,包括以前西晋的一些统治者,贵族等。
东晋建立之初,这些统治者还能够内部团结,但是到了后期,西晋贵族的奢靡之风逐渐盛行,生活安逸的这些贵族,都渐渐乐不思蜀了。到了东晋后期,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农民的负担也很严重,为了对抗北方政权,不得不大肆征兵,同时也导致了农民起义,实际上东晋的统治名存实亡。
到了公元420年,掌握东晋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导致在之后170多年时间里,南方政权频繁更迭,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王朝都把首都定在了南京,历史上把它们都统称为南朝。
刘裕灭掉东晋之后,建国号为宋,就是宋武帝,他在位的时候比较有作为,在位30多年,轻徭薄赋,让江南地区逐渐富裕起来,也是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然而到了陈朝,陈后主不思治理,境内的很多田园都荒废了,而且税负也越来越重,导致百姓流亡,而他却纵情享乐,最后陈朝在他这里灭亡了。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也是混乱的状态,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称呼它们为十六国,此后,公元439—581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与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的拓跋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原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面地区,在东汉末年南迁,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后来北魏的拓跋珪消灭了后燕,逐渐占领了中原,建都平成。最后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形成了与南朝对峙的局面。
到了公元6世纪,北周武帝进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解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的情况,同时打击那些官僚的大族,而且还强制那些僧尼还俗,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扩大兵源,灭北齐,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可是周武帝死后,政权又落入了外戚杨坚的手里。所以整个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权频繁更迭。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东晋十六国,剪不断,理还乱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