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清朝索伦重骑兵(清军索伦骑兵)

大清箭矢之索伦重甲弓骑兵

清朝铁帽子王爱新觉罗昭梿(代善六世孙,世袭铁帽子王,后因犯罪剥夺爵位)在其著作《啸亭杂录》里记载“国家挞伐四夷,开辟新疆二万余里,南驱缅夷,西剪金川,惟赖索伦轻健之师,风庵电击,耐苦习劳,难撄其锐。”如此受到铁帽子王不吝惜赞美之词的“索伦”究竟是怎么样的存在?我们翻开尘封发黄的历史书籍,解开“索伦”神秘的面纱,真实展现“索伦”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的历史贡献。

索伦人主要分布在外兴安岭(现在属于俄罗斯领土)及我国的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索伦不是一个民族,它是多个民族的统称,主要包括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其它别的一些小部落因为索伦的名气很大,所以也称索伦助壮其声威。

“索伦”是满语,有“先锋”“射手”之意,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索伦”是“顶梁柱”的意思,但是不管是什么意思,都是“果敢、勇猛,能征善战”的代名词。索伦在明朝时被称为野人女真,主要靠采集射猎为生,他们在白山黑水之中与野兽搏斗,耐苦习劳、勇敢坚韧、力大无比、箭法超群,各个都是天生的战士、都是神射手。索伦虽然是“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个部族的称谓,但是他们习俗、习惯相同,语言相近,在交流上没有障碍,就连他们自己也认为是一个民族。

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为了北部安定,就采取羁縻政策,赏赐索伦部大量物资,并与索伦部联姻,索伦部也向后金朝贡。到了皇太极时期,满洲(后金)不满足对索伦的羁縻,就采取军事行动将索伦正式纳入了后金(满洲),并在索伦部施行八旗制度。

“清世祖鼎定后,四征不庭,威棱绝域,索伦之名乃大。”索伦人建功立业,威震天下,是在清朝定鼎中原之后。满清入关,满洲八旗的战斗力逐渐下降,但是四方未平,满清就将生活在白山黑水,一直保持“国语骑射”的索伦人招募为兵。在有清一代,索伦人南征北战,并且都是作为满清的先锋、尖刀使用,真正是“每战必与”“每战必胜”,他们抵抗外侮,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懂历史的人或是军事爱好者都对哥萨克很熟悉。拿破仑曾言“如果我拥有哥萨克骑兵,我会用他们席卷世界。”通俗点说就是“牛逼的很呀”。哥萨克和索伦一样,也不是单指某个民族,而是一个民族综合体,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军事组织”,但是战斗力爆表,被誉为“沙皇的马鞭”。

进入17世纪,俄罗斯逐渐崛起,尤其是彼得大帝登基后,俄罗斯的国力真正进入了快速道。俄罗斯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富有过,一直都很贫穷,但是他们具有天生的扩张基因(可能被蒙古统治几百年而具有的蒙古侵略基因的原因吧),对领土有一种近乎疯狂的贪婪,虽然他们不善战但是极为好战,生死不惧,不服就干,而且极其凶残,毫无人性可言。

明朝崇祯时期,沙俄就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内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哥萨克骑兵经常抢夺尼布楚和雅克萨地区的索伦部,索伦部也是奋勇抵抗。

相对于哥萨克,索伦是弱小的一方,并不是说索伦人不行,而是索伦的装备不行。首先说哥萨克,他们是俄国沙皇的马鞭,专业的打手,职业的军人,他们的武器装备十分精良,精钢的马刀,优良的战马,先进的火器,严格的训练,有组织的行动。反观索伦人,他们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一群猎户,胯下蒙古矮种马,手拿满洲重弓,身披八旗棉甲,冲锋时一哄而上,撤退时一哄而散。但是彪悍的索伦人在与职业军人哥萨克的对阵中,并没有吃大亏,反而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就充分证明了那句“人的因素第一”,武器在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在雅克萨之战中,有一次,42名索伦骑兵去侦察敌情,结果碰到了300多名哥萨克在巡逻(沙俄自己说是70多人)。这是典型的遭遇战,索伦来侦察,哥萨克来巡逻,本来各干各个,结果碰到一块了,依照人员数量来讲,索伦应该调转马头逃跑,但是索伦人个个都是“巴图鲁”,而且侦察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都是骁勇敢战的主。索伦没有迟疑,立即展开战斗队形,策马弯弓进行冲阵。哥萨克一看,我擦,就你们这40多人还敢主动冲阵?比我们还猛!立即下马射击。读者可能不明白,索伦都冲阵了,哥萨克怎么下马呀?哥萨克不是骑兵吗?哥萨克是骑兵但是哥萨克手里有枪,是火绳枪(极少部分是燧发枪),骑在马上装填不了火药,所以必须下马填装火药然后射击。

这里说一下索伦的配备,披甲人(普通士兵)装备箭矢50支(每支箭2两重,50支箭就是10斤),领催(相当于排长)装备箭矢100支(有跟役也就是有仆人的话可以装备200支),标准的索伦重甲弓骑兵的装备重量是60斤;索伦的基本技能是策马疾驰在100米开外,一分钟连射三箭,全部中标靶者才能批甲(入伍)。这么高难度的军事素养对于索伦而言就是家常便饭,丛林里猛虎、棕熊等大型动物迎面扑来,必须在远距离射杀,要不小命就没有了,索伦天天和猛兽搏斗,力大无比,箭法极准,而且心里素质还好,你想呀,人再可怕还有大老虎可怕,索伦连老虎都不怕,还怕人。俄军则不一样,他们使用的是火绳枪,射击前需要填装火药,一分钟最多开两枪,在实战中,由于恐惧和紧张,一分钟能开一枪就不错了,而且火绳枪射程不远、威力不大、准头也不好,不是后来后装线膛枪那么大的威力。

索伦四十个骑兵,全部展开,每匹战马相距3-5米,一字排开的话就是200多米宽,而俄军火枪发射是聚集排列的方队,也就是人员相互挨着,这样火器可以发挥大的效能。这样,索伦的弓骑兵反而占有优势,俄军的哥萨克一块一块就在哪里排好方队站着不动,慢悠悠的放枪,索伦弓骑兵策马疾驰万箭齐发,哥萨克打的是移动靶,而索伦打的是固定靶,当时火绳枪的威力没有索伦的重弓威力大。当时索伦使用的是满洲重弓,满洲重弓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弓,学名是长梢筋角反曲弓,威力极大,再配上1.5米长的梅针破甲箭,更是如虎添翼,满洲弓有个俗名叫“标枪投掷器”确实是实至名归。索伦马甲(马甲就是普通士兵)的重弓普遍在120磅以上(110斤左右),在一百米以内能够射穿札甲(板金甲),射穿锁子甲更是不在话下。几轮抛射之后,哥萨克痛不欲生呀,火绳枪没有发挥出优势,铅弹打到索伦人身上,索伦没有反应,难道索伦人都是“魔鬼”不怕子弹。其实哥萨克大惊小怪了,索伦人是重甲,里面是锁子甲,外边是棉甲(也称布甲),棉甲就是衣服上挂满铁片,能够降低当时铅弹的伤害,在50米内,两重重甲能够抵挡当时的铅弹射击。

毕竟是遭遇战,索伦是来侦察的,哥萨克是来巡逻的,本来井水不犯河水,小打小闹后就撤吧。但是这个小战斗,索伦就射死哥萨克57人,射伤了19人,还搂草打兔子缴获火枪5支,马4匹。而索伦只战死2人,受伤7人。这次战斗,索伦共放箭大约2500支,平均40支箭射死一个哥萨克,受伤的还不算。哥萨克的勇猛是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而言,遇上了真正的“战斗民族”也是怂包一个。

当时,康熙没有对侵犯尼布楚和雅克萨的沙俄赶尽杀绝,主要原因有很多,一是不毛之地;二是运输困难;三是沙俄也是有战斗力的;四是沙俄修建的棱堡攻克不了;五是沙俄龟缩棱堡,不和大清野战,骑射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但是最主要的是康熙不想东西两线作战,因为大清的西北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天山以北地区有一个崛起的蒙古部落对大清虎视眈眈,这个蒙古部落才是大清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所以康熙就和沙俄签订了条约,腾出手来专心致志的解决这个对大清有极大威胁的蒙古部。请看下集,康熙大战噶尔丹。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大清箭矢之索伦重甲弓骑兵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