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三余是指(三余出自哪里)
典故:三余
典故:三余
相关人物:董遇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朗传·王肃传〉~49~
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注疏》、《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徵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證论以讥短玄,叔然駮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注疏》、《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又注书十余篇。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典故
简释
三余
“读书三余”指 1、冬者岁之余。 2、夜者日之余。 3、阴雨者时之余。
欧阳修有三上法”“三上”说的就是马上,枕上,厕上。三余法: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阴雨者,时之余也。
古今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最值得欣赏的是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阴雨者,时之余。
1.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好学。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随时有多余。”
2.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随时有余。”
作者
诗句
刘禹锡
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余。
吴芾
少年勤苦惜三余,老去惟思泛五湖。
苏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典故:三余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