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采诗官又叫什么(采诗什么意思)

《诗经》采诗官,摇“木铎”采诗是什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所以,《诗经》又称为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十五国,至于这些地方详细情况,周山会另写文章详细介绍)的民歌,《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采诗官又叫什么(采诗什么意思)

不过,你知道吗?

这些诗歌特别是《风》《小雅》,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

除了周代的贵族文人雅士创作的《大雅》、《颂》之外,周代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采诗官又叫什么(采诗什么意思)

木铎

古代的铎其实和现在的铃铛差不多,一共有两种,木铎和金铎。

因他们形制差异,使用场合也不同,“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也就是说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木铎,打仗时则使用金铎。

采诗官又叫什么(采诗什么意思)

这里,周山需要强调一下,你会说了,上面这个图片不是金属的吗?

怎么是木铎呢?

我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铎这个乐器吧。

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也可以说就是一种铜质的铃铛,形如铙、耳,体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如唐贾公彦解释《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时说:“铎,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舌则曰金铎也。

采诗官又叫什么(采诗什么意思)

现在明白了吧,其实木铎也是金属的,只不过它的舌头是木头的,比如我们小时候上课下课都要打铃一样,绳子栓的那个铁棍或者木棍来决定的!

言归正传,还是继续说说《诗经》采诗的乐官如何要着木铎收集民间诗歌的吧。

”木铎在“采诗”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盛行的说法最早出自汉代学者,他们认为古有采诗之制,有专门负责采诗的乐官,而木铎便是其重要道具,《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是靠乐官摇着这木铃铛到民间采集整理汇集起来的,如许慎《说文解字·》:“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汉代学者认为,民间歌谣特别能反映民情,所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则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故采诗是统治者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君王可由此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在《汉书·食货志》中,班固对此进行了诗意的描绘: 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 窥牖户而知天下。” 孟春即农历春季的首月,正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报,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 的季节,蛰居一冬的人们走出聚居点开始各自新的的忙碌与筹划,一冬的郁积之气此时便发酵出来。于是,就有叫做“行人”的采诗官,手持木铎在路上巡游,采集他们随口而唱、发自心声的歌谣以献给乐官,由他配好音律,再演唱给天子听。在《艺文志》中,班固再次强调了这一制度帮助君王观舆情、知民意,从而对自己的政治得失加以考量校正的重要意义:“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据说,采诗之官竟然还有特殊的选拔标准: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根据上面的说法,采诗官大多出自五六十岁的老者以及无儿无女的特殊人群。当然,国家会给他们一定的“工资报酬”的。

采诗官又叫什么(采诗什么意思)

当然,在后世乃至今天,“木铎”往往被用来比喻宣扬教化的人,如《论语·八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而“摇木铎”则指带有警示色彩的宣传“教化”,“摇木铎”成了封建社会当权者派出的宣传政绩与儒教的一项制度,沦为部分下层知识分子(其实还包括道士)的谋生行业——他们以《二十四孝》、《增广贤文》为说教资料,二人一组,摇响木铎,口诵“铎!铎!皇上发落,遣我来摇木铎”,走街串户,有说有唱,劝人行善,爱国孝亲。不过,这类“摇木铎”活动在民国之后便逐渐消失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诗经》采诗官,摇“木铎”采诗是什么回事?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