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孔子追寻的圣贤之道是什么(孔子追求)

追比圣贤——从孔子一生的“浓缩自评”中汲取智慧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而立(有所建树,可以立足于社会),四十而不惑(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能平顺地对待别人的言论,进而明辨是非),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越规矩)。”

这既是孔夫子对自己一生的精辟总结!也是我们求学的目标和方向。

孔夫子好学、擅学、乐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身、改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是精英的典型代表,是世人学习的榜样。

学习的目的除了我们都知道的获取知识外,更重要在于修身成人。成人是个过程。自立是基础,但仅仅是个开始。更重要的是持续的自我提升。孔夫子的自我提升由“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四个过程(层次)构成。这里,逍遥要谈谈对这四个过程(层次)的理解。

孔子追寻的圣贤之道是什么(孔子追求)

首先谈不惑。不惑不是所谓的适应社会,麻木不仁的意思。而是修身立德后,岿然不动的表现。说得直白些,在修身立德后,是有了判断是非,应对变化的主心骨。(注意:修身立德是基础!也体现着自信!绝不是所谓的,年过四十了,别那么拼了,注意身体、享受生活就行了。这种所谓的不惑,第一,限制了自身的自我提高;第二,由于这种不惑没有主心骨做支持,多数不过是嘴上的不惑罢了。)

孔子追寻的圣贤之道是什么(孔子追求)

其次,知天命。这绝不是所谓的“人的命天注定”,认命的意思。天命,宇宙之法则,自然之规律也。在不惑之后,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真正认识到适应规律的重要意义,在顺应自然之大环境中,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

第三,耳顺。说得直白些就是听什么都不为情绪所动。为什么?了解非我、顺应规律、明辨是非。无论别人说什么话,又能把我怎样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罢了。

孔子追寻的圣贤之道是什么(孔子追求)

最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夫子的真自由!自由与约束相对应。不知约束,何来自由!而面对约束而视约束于无物。是何等境界?如果你理解不了这种境界,举个例子吧。很多人都玩过贪吃蛇的游戏,“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好比你在贪吃蛇的世界里永远不死。

那么孔夫子为什么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夫子早有答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道、德、仁、艺”四位一体,“诗经与周礼”互为两翼,在不惑、知天命、耳顺的基础上,达到了孔夫子的真自由!

我们也一起努力吧!为真正的自我提升而不断奋进,乐于奋进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追比圣贤——从孔子一生的“浓缩自评”中汲取智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