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孔子为什么从宋国逃到鲁国(孔子为什么要离开宋国)

理解《论语》第三篇第9章-孔子为何不知道宋国与杞国的礼仪?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得出来,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考证;殷代的礼仪制度,我也能说得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考证。这是因为杞、宋两国的历史资料和知礼人才不足。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考证这两代的礼了。”

孔子为什么从宋国逃到鲁国(孔子为什么要离开宋国)

逐句解释: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杞:国名,杞君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的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其后迁移。

征:证明、验证。

夏朝的礼仪,我能说上一二,杞国我就无法求证了。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宋:国名,宋君是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殷朝的礼仪,我能说上一二,宋国我就无法求证了。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典籍。献:指贤人。

这是因为杞、宋两国文献不足,懂礼的贤人不够,我就没法考证了。

心得总结:

本章孔子阐述了一个事实,即孔子通过历史文献知道了夏、殷商的礼仪制度,而无法知道杞、宋的礼仪制度,这是因为杞、宋两国相关资料和研究礼仪的贤人太少了。

孔子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求实态度。虽然孔子很想考证各个朝代的礼仪制度,但因为欠缺文献,确实没法考证出杞、宋的礼仪制度来,只好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实事求是既是治学的态度,也是治国的精神。凡事都应以事实为根据,做到实事求是。所谓的实事求是就是尊重事物的真实情况,不虚假、不粉饰、不含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偏不倚,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人们有的时候为了一定的目的,而选择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这与实事求是大相径庭,是不可取的。

孔子不断考证夏商周等朝代的礼仪制度,是希望人们都能遵守古时延续下来的礼仪规范制度,这也是儒家的核心之所在。

附图:孔子为什么从宋国逃到鲁国(孔子为什么要离开宋国)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理解《论语》第三篇第9章-孔子为何不知道宋国与杞国的礼仪?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